聚焦乡村发展“真”问题 山东用数字化“赋能”乡村建设
通过气象站、温湿度、土壤PH值等监测设备,苗圃、农业大棚内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情况在数字乡村平台上“一目了然”。该平台还实现了农作物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特色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规律研究等功能。这是记者8月2日在枣庄滕州西岗镇镇政府看到的景象。
西岗镇辖72个村居、13.9万人,2021年被评为枣庄市乡村振兴示范镇。除上述“5G+智慧农业”的数字化应用外,该镇还立足实际打造了“数智西岗”综合性云端服务平台,整合数字城管、天网工程、环保监控等,实现了“一网连万家、一屏管全镇”;推出包括问诊、盖章、村务信息发布等多项应用场景在内的“云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西岗镇党委书记陈凡锋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数字乡村平台,构建了完善的“新基建、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治理、信息服务”四大体系,还建立了一批数字乡村应用场景。“数字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与社会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了人们‘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村民们享受到了‘数字红利’。”
滕州市西岗镇的数字乡村建设成果使其成功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在当天于枣庄市举行的202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大会上正式发布。
中共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在大会致辞中透露,近年来,该市依托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四区”共建,聚焦产业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我们也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合作,学习新观点、新理念、新成果,努力在数字乡村建设上蹚出新路子、作出新示范。”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卢岚表示,近年来,该省出台各项政策对全省数字乡村工作进行系统谋篇布局,基本形成“一套政策体系为统筹,国家、省级两级试点为引领,协调机制、创新联盟、标准体系3个平台为保障”的数字乡村工作格局;“4个国家级试点+N个省级试点县+N个省级试点乡镇”的“四星八方”试点布局基本完成,形成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经验做法。
数字乡村建设要始终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卢岚表示,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进。各级网信部门要立足“统筹协调”职能定位,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试点地区要敢于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特色路子,为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提供路径参考;专家委员会要发挥优势,为数字乡村建设把脉定向、建言献策;网信企业要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投资共建共赢,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这次大会定位准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相信必将有力推动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进程。”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王江建议,数字乡村建设要坚持统筹协调、多元共建,着力构建系统推动的工作格局;坚持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农民主体、惠民服务,持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突出优势、因地制宜,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在当前的数字乡村建设中,易于标准化的硬件设施,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农业”,具体工作领域和单体项目的技术应用,数据收集、数据积累等方面的建设进展较快,但不易于标准化的乡村场景的软件算法开发应用,着眼于“农村现代化”的“数字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系统集成推进,数据挖掘、数据使用等方面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在刘岳看来,数字乡村建设不能将数字化视为单项工作,而是要突出“赋能”理念,即通过乡村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数字化,改造传统模式、传统领域、传统产业,全面提升能级。同时他建议,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布局数字乡村建设;深化应用场景研究,从成本效益、真实需求、数据挖掘利用等方面出发,开发优化算法;重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性,大力提升乡村存量资产资源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