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沂蒙好】拔“穷根”奔小康 后峪子村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2-08-10 15:04:0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0日讯(记者 殷会丽 摄影记者 张超)八月初的沂蒙大地,万物蓬勃、生机盎然。从临沂市沂南县出发,走过十余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人人都说沂蒙好——‘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依汶镇后峪子村。在这里,巍峨青山与红顶白墙的居民楼相映成趣,格外富有诗意。

  走进后峪子村,整齐划一的居民楼、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中心、银行代办点、学校、卫生室……无不彰显着这个远近闻名“小康村”的幸福生活,干净整洁的街道旁村民在树荫下唠着家常。置身于此,谁能想到它曾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干巴村"、"光棍村"。

  把群众从“穷窝”里拽出来

  在后峪子村村史馆,一件件老物件、老照片,记录了后峪子村的蜕变历程。“过去,俺村只有一口井,祖祖辈辈就在几亩薄地里刨食吃,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后峪子村原村支书梁兆利向采访团介绍昔日后峪子村的面貌。后峪子村恰如其名,村落分布在8条山峪里,典型的山区村。梁兆利告诉记者,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填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到后峪子村。梁兆利至今仍记着,村子最多时有36个年轻小伙打光棍。

  梁兆利当了村支书后,抱定了一个念头:吃多少苦也要把群众从“穷窝”里拽出来。要拔掉穷根,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1988年8月,梁兆利卖掉了自己新买的农用车,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和老伴提着保险灯在山上打石料,在他的带动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引进了汶河水,建起了蓄水池,全村吃上了自来水。为了让荒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梁兆利又带头捐款2000元,全村仅用5天时间就集齐了14万元的工程款。经过45天的苦战,铺了1000米地下水管,打罗盘井1眼,经过两级扬程把汶河水提升了80多米,把汶河水引到山顶,全村80%的土地浇上了水。多年来,梁兆利带领群众坚持搞建设,年年有项目,累计修建水利设施6处,修水渠4000米,铺设输水管道6000多米,建成了10个蓄水池,总蓄水量达到3.2万方,千亩帅李园实现了一体灌溉,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所有的土地浇上了水。

  让村民尽快富起来是梁兆利最大的心愿。梁兆利和村里党员干部反复分析:靠山就得吃山,发展林果应该是个好路子。为了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他雇了个大车带领大伙儿到泰安、蒙阴等地参观学习,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路子有了,说干就干。梁兆利带着群众调土地、整树穴、订苗木、栽果树,经过两年的连续开发,全村栽植了1700亩李子树。树好种,真正见效益却不容易,村里投资2万多元,添置了科技书籍和电教光盘,经常让群众观看学习,还邀请科技专家进村讲课,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小能人”,科技管理步步能跟上,帅李园天天变新样。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帅李种植村,帅李已经进入丰产期。每年帅李还不等成熟,东北客商就来提前订购,一年为全村增收500多万元,成了一项支柱产业。

  为了继续拓宽致富路子,增加群众收入,梁兆利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后峪子帅李合作社,注册了“阳都帅李”商标,带领居民发展优质高效林果。2009年,阳都帅李顺利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填补了沂南县林果业有机认证的空白,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余万元,仅帅李园承包费就增加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这几年梁兆利琢磨着利用社区有山、有水、有林果这个优势,通过吸引游客来观光、自助采摘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业来提高农民收入,效果也非常可观。近些年,村里还抓住上级中央扶持资金项目机会,利用本村致富带头人专利技术优势,建立小型农机加工车间,拓宽村里的收入来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村民致富。

  让乡风文明在这里振兴起势

  这些年村民有钱了,家家都骑上了摩托车、电动车,有的还开上了小轿车,但是村民还住在山峪里,住的还是那些老房子,村庄没个规划,街道又脏又乱,生活生产很不方便,梁兆利就琢磨着得把那些住的偏远的小村搬下来。

  2009年,村里抓住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机遇,规划建设小康居民楼120座、中年房42套、老年公寓一处,将4个自然村150余户整体搬迁到新区。2010年又聘请市规划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结合城增村减挂钩试点项目,投资400万元,新建居民楼78套,中年房46套;2012年新建中老年房30座,2013年建青年楼18套。2017年争取“土地增加挂”项目,流转土地70余亩,新建96套二层青年楼,30间老年房。广场内道路全部硬化、绿化,安装了健身器材,铺装了彩砖。村里还修建了12个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定期清扫路面,清运垃圾,改善了生活环境。

  老百姓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后峪子村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颇让周围村庄的人羡慕。

  一直以来,后峪子社区注重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民主协商机制,坚持党员和干部带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了和谐有序民主的乡风文明新风尚。

  为了促进家庭和睦,从1991年开始,后峪子社区连续30年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并敲锣打鼓送喜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多年来,家庭和睦的风尚一直持续至今。过去的“好媳妇”,如今变成了“好婆婆”。近几年,社区又把“好媳妇”评选标准细分为“好媳妇”“优秀媳妇”“明星媳妇”三个等级。8年以下的为“好媳妇”,连续8年以上12年以下的是“优秀媳妇”,连续12年以上的为“明星媳妇”。

  后峪子社区累计共评选出各类荣誉户近300家,先进个人600余人次,树立了学先进、讲文明、讲道德、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