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乡村振兴人|张志军:保障粮食安全的“先行者” 促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鲁网9月21日讯(记者 张小南)他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掌舵者”,他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是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和“勇于创新”奖先进个人......然而,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农民:一个与千千万万耕作者手牵手、肩并肩的农民。
他,就是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二十年来,张志军带领中裕开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带动了几十万农户增产增收,帮助了上万贫困户脱贫致富,提高了粮食加工效益,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卓越贡献。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彻底改良农民种植结构
想种出优质小麦,先要有好种子。张志军常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核心竞争力。”
在张志军的直接领导下,中裕建立了生物育种实验室和省级定点小麦品质检验室,组建了程顺和院士工作站、山农大田纪春育种团队、中裕农业科学研究院三支院士担纲的育种队伍,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育种,建立了6.5万的良种繁育基地、120亩的海南南繁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
张志军的倾力而为,让中裕的育种工作硕果累累:自主繁育了“裕田麦119”等12个适应黄三角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裕田麦119”“裕田麦126”已经通过了国家审定,进入大面积种植阶段,彻底改良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种植结构,农民亩均增收15%以上,同时实现了小麦加工原料进口全替代,每年节约成本5亿多元。
创建“五金一品”增收模式,带动几十万农户奔向共同富裕
“中裕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农民增收的过程。”这是张志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深懂得,优质粮源是企业的“根”,广大农户就是企业的支柱。
为此,张志军创建了带农增收“五金一品”模式,“五金”分别是:订单种植有“订金”,土地流转有“租金”,产业带动有“薪金”,投资入股有“股金”,产业帮扶有“扶金”。“一品”,是品牌营销促发展。现在,中裕的产品线上线下覆盖全国,走进了2.2万家大型超市和30万家BC类超市。谷朊粉出口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实现了出口创汇。团餐服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委和省市直机关150多家,高端品牌创建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目前,中裕已经建立优质小麦订单种植基地270万亩,辐射带动滨州及东营、淄博、德州等周边市县,吸纳当地农民工4000多人就地就近务工,年工资性收入2亿多元,带动3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2017年,中裕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创新绿色低碳循环模式,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二十年来,张志军依托小麦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通过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彻底解决了加工、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了“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废弃物利用→液态饲喂→生猪养殖→沼气热电联产→有机肥→小麦种植”的农牧产业绿色循环,打造了现代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产业“互为源头、互为终端”的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志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张晴雯团队合作,实施了国家农业生态水专项——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区域种养一体化农业增效减负技术项目。项目建设覆盖养殖区的养殖粪污输送管道、农村改厕粪污收储体系,以及集中式的大规模沼气工程,获得生物能源和生态有机肥料,实现农业、农村废弃物高效高值利用,并形成产业化效益,实现了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目前,公司养殖粪污和滨城区全部4.2万户农村旱厕粪污集中处理利用率100%,年产有机肥50万吨、沼气发电量2350万千瓦时,年产生物天然气720万方,并网中海燃气。公司年废弃物利用收入27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万吨,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2023年5月26日,张志军与实朴检测、中京绿碳的负责人正式签约,标志着山东省首个农业农村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农业碳交易试点)在中裕启动,这是山东省内首个农业碳汇项目,在全国范围也居于领先地位。
潮头登高再扬帆,初心如磐赴征程。如今,张志军正带领中裕全体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远大的目标,深深扎根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坚守、执着、创新、奉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耕耘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