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驻华使节、国际学者怎么说?

2023-09-28 12:47:42 来源:海报新闻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9月27日,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来自哥伦比亚、津巴布韦、希腊、德国、埃及等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国际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主题,立足本国文明发展实际,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进行深入讨论,提出真知灼见。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何塞·迪亚兹:

  通过和平对话推动互学互鉴

  拉丁美洲在很多文化表达方面和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对于人类社会、社群、社区的重视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互相理解、和平对话、相互尊重是我们在互学互鉴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首先要互相尊重、和平对话,要去了解彼此,尊重别人,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和平对话来推动互学互鉴。将一种文化强加在另外一种文化之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是阻碍对话和交流的,我们要避免这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同时我们还需要以史为鉴,从古文明、古文化当中有所借鉴。

  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参赞葛瑞凯·喀什缇库:

  以谦逊包容的心态展示自己文化的魅力

  津巴布韦依然在很好地保护着传统的文化,以一种非常谦逊包容的心态展示着我们文化的魅力。把集体放在价值观的中心,这与孔子的价值观也非常一致。我们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既是津巴布韦文化核心的价值观,也是很多非洲文化的价值观核心。同时,我们欢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文化都有一个代代相传的强大精神,这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之处,我们现在提到的全球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基于我们有这样的共同价值观。

  非洲埃及开罗大学文物学院副院长穆和森·穆罕麦德教授:

  中华文明正在进入一个复兴阶段

  关于多文明学习必须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展开,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国古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在其看来,古丝绸之路重回人们的焦点代表着中华文明正在进入一个复兴阶段。在现代,更需要借助各种现代便利的方式推进文明之间的交流。

  全球治理连接了不同国家,对于人类的进步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到现在,我们仍没有实现全球范围内持久的和平,这就意味着全球治理实际上很难实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失败并不是一个选项,只是暂时的,我们必须要共同努力。

  德国图宾根大学施寒微教授:

  要保持文明的距离感,而不是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别人之上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就是以史为鉴,要向古圣贤学习,同时还具有创造性。在过去,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彼此影响和学习,在现代,我们更要重新启动这个传统,去追寻我们在过去的根基,促进彼此的理解。

  同时,还要保持文明的距离感,尊重其他文明的独特性和不同点,而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强加于别人之上。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迪米特拉•斯芬多尼•门祖教授:

  政治和德行要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地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我们成立了亚里士多德跨学科研究中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围绕着不同的哲学进行研究,其中就包括儒学。

  研究中发现,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有这样的理念,也就是政治和德行要结合起来。亚里士多德提出,将德行融入到政治中,并要对公民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不仅仅要追求各自的政治生涯,也要遵循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以德为政的思想引领,从而促进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发展。

  希腊雅典大学著名教授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教授:

  文化本身并不冲突,文明本身也不冲突

  文化本身并不冲突,文明本身也不冲突。古代先贤都已经提出了“大道”的概念,每一个文化没有高下之分,历史文明都没有高下之分,我们的价值观也没有高下之分。尊老爱幼的做法,不单是仁爱的体现,其实这就是我们全人类普世的价值观,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精神是相通的。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孙靓 申家鑫 济宁报道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