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新时代黄河绿水青山新画卷,山东这样“挥笔”

2023-10-20 13:57:27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沿黄省区。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视察时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是前提,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生态保护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决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特别是黄河流域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2022年,黄河干流山东段连续7年实现国控断面Ⅱ类水体比例100%,黄河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100%。

  “山美水美不如咱黄河美!”

  眼下正是郓城县李集镇大杨集村村民抢晒玉米的季节。干农活的间隙,村民徐长委总喜欢去黄河边转转,风景秀丽的杨工是他最喜欢的去处:“这几年沿黄省区携手治理黄河,效果是真好。黄河滩空气越来越清新,绿化面积更多了。山美水美不如咱黄河美!”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见证着黄河水的变化:2022年,山东黄河干流6个国控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全流域17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历史性达到100%。“今年1—9月,我省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保持全线Ⅱ类,流域内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维持在100%。”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凯说。

  “从‘鲁豫有约’到省内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都给我们基层的治理工作打了样。”菏泽市生态环境局郓城分局水生态科科长戴建涛告诉记者,郓城制订了2条河流系统治理方案,开展了重点河流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水源地保护区排查整治等系列行动。今年1—8月,郓城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列全省第4位。

  从菏泽顺流而下,黄河大堤沿线的防浪林、行道林、适生林交织绵延,构成一条长长的生态长廊,不仅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也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理想场所。沿堤散步、骑行,更见黄河之美。“多年间,我们大力实施黄河堤防绿化美化,树株存有量达到3500万株,绿化面积超21万亩。”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调处副处长彭程说。

  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山东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出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从水到大气到土壤,山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守好黄河入海最后一道环境关。“全省PM2.5浓度连续三年以年均10.3%的幅度显著改善,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达到36微克/立方米,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干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首次达到100%,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连续两年超过93%。”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说。

  “鸟类国际机场”分外忙

  秋天,又到了黄河三角洲最热闹的季节。数以万计的鸟儿在这里停歇,“鸟类国际机场”分外忙碌。

  “东方白鹳是最容易识别的鸟儿。它们体型大,白色的身体,黑色的嘴,腿是鲜红色的。我们乘车穿过的地方看到的飞起的大鸟,多半就是它了。”从1993年进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30年来朱书玉一直在跟鸟类打交道。

  果然,一进入保护区,远远地就看到了东方白鹳。它们把巢筑在电线杆顶上,俯瞰着保护区景色。朱书玉是东方白鹳人工巢的发明人,从2008年保护区使用人工巢至今,陆续设置了133个筐形的人工巢。“东方白鹳挺喜欢我们的人工巢,百分之八九十的巢都被它们用了起来。”朱书玉介绍。去年,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繁殖的种群达到了2748只,今年则增加到了3198只。

  为了给鸟儿创造更适合的生境,保护区创新探索出“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形成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近年来共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鸟类也从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3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黄河口国家公园进入报批设立阶段,长岛国家公园进入创建阶段,黄河口、南四湖、胶州湾等地候鸟翔集、栖息越冬。山东打造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黄河奔流,生生不息。齐鲁大地上,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正在加速形成。

  治理黄河的方式正在改变

  平稳度过今年的汛期,齐河黄河河务局阴河管理段工程员张国华高度紧张的神经终于能舒缓一下。“说是闲暇,其实丝毫不敢懈怠。河势是在时时刻刻变化的,从波澜不惊到桀骜不驯的转变很可能就是转眼间的事。”从2007年踏上工作岗位起,张国华就与黄河打交道,深知黄河的秉性。

  黄河安澜,是沿黄儿女的千年期盼。要治理黄河,了解黄河就成了必修课。坝顶、坝坡、根石、连坝、排水设施、观测设施等是否正常,要一一检查,悉数上报。

  10月13日,齐河黄河小八里管理段防汛作战室里,工作人员刘洋通过视频监控开展工程巡查。随着镜头拉近,大到河势全貌、小至水尺刻度都清楚地呈现在屏幕上。“在滩唇出水观测点,通过放大拉近观察水面,观测水尺的高度并进行记录。原来人工徒步观测需要1小时,现在仅需5分钟。”刘洋说。

  刘洋紧盯视频监控的同时,郓城县黄河岸边,郓城黄河河务局苏阁管理段工程巡查无人机操作员闫昭坤熟练地将一架多旋翼无人机送入百米高空。通过摄像头和平板电脑的配合,能够快速观察河道水情。

  积攒数据,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是当前黄河治理的重要方向。2022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基层段(所)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查、视频会商系统“三个全覆盖”投入使用作为重点工作,过去靠个性化经验治理黄河的方式正在改变。

  滔滔的黄河山东段,蕴藏着治水的智慧。在黄河流域山东段的628公里河道上,98个管理段划段巡护。一道道堤岸、一个个险工,“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共同守护着大堤后面的家园。今年汛期,山东成功防御了台风“杜苏芮”和多次暴雨洪水过程,连续4年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重要湖泊无一出险。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