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警察|杨华章:做大河之洲的守护者

2024-02-15 10:53:3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9日讯(记者 韩黟瞳)杨华章,1987年出生,现任东营市公安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三级警长。他是一名生态警长,巡逻守护在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警13年间,他涉河滩、过沼泽,看遍黄河落日、北雁南飞,将自己的青春韶华交付于此,保卫着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先后获得全省公安系统先进个人、全市优秀青年民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立体化守护

  让鸟儿恋上黄河口

  每逢天气晴好,杨华章便会到自然保护区内巡护一番,穿上硬底鞋,再带上望远镜、救生衣,穿一身藏蓝色警服消隐于连绵的芦苇荡之中。“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要保护好这片原生态不受破坏,更要尽可能打造一个让鸟类可以信赖的生活环境。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努力,我们做到了!”他自豪的说。

  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借助水沟、芦苇丛等环境隐藏自己,偷鸟蛋、用药毒杀野生鸟类,这是杨华章和战友们打击防范的重点。为此,杨华章根据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和季节规律特点,按照黄河河道、湖泊沟渠、湿地滩涂、农田林地分类,在自然保护区内划定七处重点巡护区域,建立“一域一档”,分类制定巡查管护措施。他还把定期滚动摸排田间窝棚、周边饭店、花鸟市场列入自己的职责清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寻找违法犯罪线索。他建立徒步巡逻、警车巡逻、水陆两栖车巡逻、监控“鼠标巡逻”、无人机高空巡逻“五位一体”巡逻模式,形成“水上搜、岸上控、空中巡、陆上查”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有力维护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安全稳定。

  一天,杨华章在巡逻中发现一只疣鼻天鹅在芦苇丛中哀叫。天鹅的颈部有明显受伤的痕迹,对人异常警觉,看样子是受到了惊吓。杨华章蹲在一旁轻声细语地和它说话,安抚着它的情绪;蹲不住了就跪在地上,经过连续三个小时耐心的抚慰,终于得到了天鹅的信任,将其解救出来,护送到自然保护区鸟类救助服务中心。

  “让一只飞鸟感到安全、可以信任,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它的伙伴们,带来更多的鸟类朋友。”杨华章用自己的悉心呵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自然保护区繁衍栖息,甚至由候鸟变成了留鸟,自然保护区成为了鸟类生活的天堂。

  全方位联动

  扎牢生态保护篱笆

  非法猎捕、倒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威胁生态平衡,还容易造成病毒、寄生虫的感染传播。杨华章在工作中发现,对防范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来说,并不是单靠公安机关一支力量就能够完全独立承担、包打天下的。

  杨华章将目光聚焦到了生态保护协作上,借助“生态警长”机制的实施,动员自然保护区内各方力量加入,自然保护区分局联合29家企事业单位打造“生态保护联盟”,强化陆海衔接、融合共治,畅通部门协作渠道,开展联合巡护、联合执法、联合宣传、联合救助,形成了生态保护“一盘棋”工作格局。

  某次,杨华章带着辅警沿自然保护区封育沟进行巡查时,发现自然保护区外侧的农田里有摩托车车辙的痕迹。他们立刻对农田进行搜索,很快在农田内发现了散落的毒饵——掺有呋喃丹的玉米粒。“呋喃丹毒性高、持续期长,对鸟类危害性最大。因呋喃丹中毒致死的鸟类,若被其他动物觅食后还可引起二次中毒,甚至致死。”杨华章深知毒饵的危害性,他立即与种植企业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取得联系,联合搜集毒饵,并在确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对毒饵进行了销毁,同时加强了对该区域的联合巡护力度。为防止违法犯罪分子潜入自然保护区内投放毒饵,杨华章协调有关部门在边界处铺设10余公里的物理隔离,及时堵塞了防控漏洞。

  像这样的毒饵,三年来杨华章先后收缴销毁了20余公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人力有限,科技无穷。杨华章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生态巡防的补充,整合联盟成员单位各类视频监控252路,集“动态感知、决策指挥、行动处置、服务支撑”为一体,搭建起入海口生态保护智管平台,自主研发偷盗猎预警模型,筑起了“湿水林田湖草”生态安全的铜墙铁壁。

  暖心式服务

  在平凡岗位见真章

  随着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每年有60余万人涌入自然保护区旅游试验区游玩观光。“如此庞大的游客队伍,如果不及时引导规范,很容易给自然生态造成破坏。”杨华章深知文明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杨华章协调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了文明旅游“大喇叭”,循环播报《生态旅游区文明旅游须知》;将每一名导游发展成流动着的生态卫士,指导导游监督和规范好游客的行为;坚持每天到游客服务中心,面对面提醒广大游客注意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他已经成为了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文明导向标。

  2022年7月28日,正在核心区警务室周边巡逻的杨华章被一名小朋友拦下,“警察叔叔,我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可以帮帮它吗?”边说边拿给杨华章看。原来,河北邢台三中学生张子涵,当日跟父母到黄河入海口景区游玩,在返程途中发现了这只受伤的小鸟,因在购票时听到了文明旅游广播,于是赶紧跑来警务室找警察求助。经辨认,受伤的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青脚鹬,因翅膀受伤,无法飞行。为防止小青脚鹬受到二次伤害,杨华章找来纸盒,为小青脚鹬搭建了一个简易“小屋”,随后将其带回分局进行救治,待其伤势痊愈后放归大自然。

  这样的帮助不止一次,被帮助的也不仅限于鸟类。今年五一期间,游客张先生因价值上万元的手机不慎遗失而报警求助。杨华章赶到现场时,张先生因为赶着返程,急得手足无措。杨华章了解情况后安慰张先生:“手机的事交给我们,你留个地址,找到了立刻给你寄回去。”送走张先生后,杨华章顾不上执勤带来的疲惫,立即开始寻找手机。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张先生丢失的手机,并将手机邮寄给了他。5月11日,杨华章收到张先生从北京市寄来的锦旗,上面写着“尽心竭力办实事 情系百姓解民忧”。

  十几个年头里,受过杨华章帮助、援救的受困遇险群众有800人之多,他救助和放生的野生动物也有500余只。

  艰辛中磨炼

  淬炼坚韧不拔意志

  “白天芦苇满目飞,夜静星辰唯相伴”,吃水要到附近沉砂池里去取,水里不仅有杂草、枝叶等漂浮物,还有肉眼可见的红丝虫。“最难过的是手机没信号,进了自然保护区,就等于和亲友断了联系。”提起刚到自然保护区时的艰苦条件,杨华章有颇多感慨。

  “受得了艰苦,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当逃兵;耐得住寂寞,我静下心来,心神更集中。”杨华章认为,自己的成长源于自然保护区内艰苦条件下的历练,他把日常的时间全都用在考虑“如何履行好职责”的问题上,用在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反复现场印证上。“想出办法来,再具体的做一做,经常是经过尝试就会把自己原来的想法否定掉,再去想别的办法。”杨华章就是在这样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尝试中,实现了“生态保护得更周到、鱼鸟生活得更美好”的目标。

  “海风劲吹日头晒,三个蚊子一盘菜”,自然保护区的海风更凛冽,卷着沙土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蚊子特别有名气。“个头大、毒性强,还是静音模式的,大白天的就敢见人就咬,咬上就是核桃大的包,不仅痒,还特别的刺痛。”去过自然保护区的人对那里的蚊子有这样的评价。

  为了抓捕违法犯罪分子,杨华章与战友们常常需要在凌晨蹲守“设伏”,在芦苇中一蹲就是一夜,“往往换回来的不只有成功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的快乐,更多的是满身满脸的‘红包’”,杨华章自嘲式地把蚊虫叮咬后身上长出的红色疙瘩称为大自然的馈赠的“红包”。

  风沙吹不跑、困难吓不倒。荒无人烟的湿地荒滩淬炼了杨华章坚强的意志,他就像自然保护区盐碱滩上的红柳在这里扎下根,用踏实的脚步,寒暑不辍守护着年轻湿地的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生态警长’,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当好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的‘守护者’。”谈到今后的工作,杨华章这样说。

  

责任编辑: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