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向着“新兴”加速重构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要抓手,在技术改造、数实融合、产业集群培育上取得显著成效,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青岛制造:向着“新兴”加速重构
乘用车60秒换电、商用车108秒换电,近日青岛科捷机器人对外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机器人上领先于行业水平的自主研发实力。“整个换电过程均由机器人进行自动调控,从顶起电动汽车、卸掉螺丝、平移取放到更换新电池,直接将人工从中剥离出来。”科捷新能源的董事长李远强说。
从轮胎行业龙门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换电机器人,科捷机器人一路走来始终能够引领行业的秘诀在于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战略。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科捷机器人在接到合作伙伴需求的当年就完成了乘用车换电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产品设计,并在三年多时间内完成了多轮产品迭代,形成系列化产品,打造了行业内人工智能、智慧换电生态全产业链开放平台。
青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橡胶产业集群。图为双星轮胎“工业4.0”基地。
科捷机器人是青岛推动制造业不断向“新”发展的生动缩影。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制造业先进生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工业体系是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
青岛紧扣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在技术改造、数实融合、产业集群培育上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制造业由“传统”向“新兴”加速重构。新动能新引擎加持,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35个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较前4个月的80%扩大5.7个百分点。今年新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来自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占比达55%,全市累计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副省级城市第四。
以产能“换新”推动产业“焕新”
新技术喷涌发展的当下,产业升级常常与招商引资高度绑定。但事实上,工业领域高水平技术改造在制造业升级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新项目招引屡屡带来高光时刻不同,技术改造以一种渐进的、润物无声的方式作用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改造历来是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来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寻求绿色低碳发展之道,是制造业迎接未来挑战要求解的关键课题。位于董家口的金能化学正是通过持续不断实施技术改造,探索出一条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新模式。据金能化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公司在节能降耗、物料回收、设备节能、余热利用、驱动方式等进行设备更新和工艺创新,将世界先进的丙烷脱氢装置、高性能聚丙烯生产装置与经过技术升级改造的传统炭黑生产装置通过管道实现连接,实现物料循环和能源的循环梯级利用,最大程度地对资源、能源“吃干榨净”。通过节能减排,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3.5亿元,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超低水平。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2.4%,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能够让企业持续愿意投资、敢于投资,离不开青岛持续以政策为引导,不断提高投资质效。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青岛大力实施普惠性企业技改设备投资奖补政策,奖补资金从最初的每年不足1亿元增加至每年8亿元以上。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27.7亿元、支持企业1211家。设备投资额连续五年保持在70亿元以上,财政投入撬动企业设备投资达到8倍以上。
技改所取得的成效在企业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2021至2023年全市企业技改设备投资奖补资金扶持企业分析发现,受奖补企业销售额、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0.5%、14.2%,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前不久,青岛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下一步,将围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3个优势主导行业进行试点,“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放大集群聚合优势,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以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以数字经济激发产业新活力
制造业要创新发展,本质上就是要推动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作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现代新兴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今年以来,青岛进一步加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写照。当前,大模型加速进化引领AI产业步入发展新阶段,真正表现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基础性技术的力量。布局发展AI产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抓住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青岛一方面瞄准行业最前沿,提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的新目标,另一方面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法模型开发、数据要素提质、创新能力提升等多维度进一步发力,加快培育“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新生态。
今年5月,全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进一步助推青岛AI产业“加速跑”。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研梳理,经过近两年加速建设,青岛算力规模全省领先。平台上线后能对全市算力资源池进行统一纳管和编排调度,逐步实现用算力像用水电一样便捷、低价,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
目前,平台已成功接入青岛国实集团、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移动、青岛联通、青岛电信、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六家算力中心,汇聚算力规模2300P。
与此同时,青岛大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转变生产方式和供应链组织模式,从而提升制造水平并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青岛的优势和特色所在。青岛持续做强“一超多专”支撑体系,印发《支持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推动平台企业错位协同发展,支持“双跨”平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硬科技属性,提供多行业、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特定行业平台50家以上,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1000家,累计上云用数赋智企业5万家以上。
与此同时,青岛以龙头企业为标杆和样板,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向中小企业走深走实。滚动建立数字化转型项目库,征集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超过1000个。编制青岛市数字化转型培训工作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发布场景清单,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场景对接活动,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青岛市下一步还将研究制定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的行动计划,探索实施企业内外网改造及设备更新的工作路径,推进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争创全国首批5G应用“扬帆城市”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以“聚链成群”提升产业能级
产业集群是产业链延伸拓展的支撑,是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提升产业创新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制造业产业创新和组织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生态圈化的趋势,产业链上下游间协作的紧密程度对产业发展所能带来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聚链成群”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能够让创新更加活跃,从而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产业竞争呈现出的新态势。
6月初,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在青岛发布了智慧家电行业首个垂直领域大模型——国创中心家电垂域大模型。该模型向家电行业企业提供从模型训练到应用开发全栈式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支持市场、企划、研发、生产、售后等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深度探索面向多模态大模型的家务整理机器人,为家电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流程赋能。
国创中心家电垂域大模型的诞生正是青岛智能家电产业为产业集群发展所树立的“范本”。智能家电是青岛拥有的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在海尔、海信、澳柯玛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2200家,同时拥有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承担着家电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
获批两年多以来,家电国创中心围绕本体、智能、安全、场景4大领域的技术,累计实现超过20项技术突破,获得国际领先成果鉴定5项,持续建设9大开放实验室和4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已上线运营,面向行业内逾150家企业提供服务。
目前,青岛在已培育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上,正加快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体系,推动更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集群发展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在国家级集群层面,青岛正推动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加快建设,充分发挥青岛、烟台、威海“三核引领”优势,深化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全力打造山东半岛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推动集群由省级向国家级跃升。在省级集群层面,青岛市橡胶产业集群以及济青枣潍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已顺利进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答辩环节。
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青岛全力重构制造业,为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最“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