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企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是成绩单,更是路线图
7月17日,山东省属企业首批“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对外发布,涵盖了近两年来省属企业在各个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这些成果,有的来自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十强”产业,有的源自智慧矿山、智慧交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突破——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十次刷新世界纪录,在国内首次突破多项技术难关……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科技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是一份梳理过往的成绩单,也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军令状。更难能可贵的是,这还是一份有问题、有注解的高质量发展说明书、路线图。如何突破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人才瓶颈、关键技术突破方向、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登榜企业不仅自己作出了表率,更对这些普遍存在的发展难题一一作出了解答,为更多企业提供借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从哪儿来,如何培养,又如何放大价值?在此次公布的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浪潮集团独占两席。成绩背后,是浪潮研发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占比57%。
浪潮的“人才秘籍”是什么?搭平台、多培养、强激励、改善生活条件。仅强激励一项,浪潮通过股权激励等七种方式,对4000多名科技骨干员工实施中长期激励。企业专门设立科研成果贡献奖,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奖励300万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奖励200万元;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奖励100万。设立“星锐奖”,奖励在研发技术、产品、标准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创新人才,最高奖励50万元,累计奖励160多人。
从日常生活到职业晋升,浪潮都为人才做好了规划,由此进一步激发了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企业累计突破的关键技术从2020年的101项增加到现在的500多项、增长400%,企业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应该向哪发力?从山东港口的实践看:向内看,向关键处看。
近几年,中国港口在自动化、智慧化和绿色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有目共睹。但各环节逐一排查不难发现,码头智能生产管控系统的底层技术、港口大型设备的基础电控系统和基础传感器十分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对中国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潜在威胁。
我们看到,山东港口围绕研发应用全国产定制化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港口大型机械专用国产电控系统、高精准定位控制技术的国产智能感知系统做了大量工作,还实现了国产驱动桥、磁钉、电机、轴承、拖链、避障雷达等一系列国产化关键部件全面应用,下一步还将发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等。
紧盯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使得山东港口全球首套“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产品,十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助力中国港口行业勇攀国际领先高峰。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山东科创集团通过多年探索,经历了科技成果转化自发成长、规范发展、生态协同等阶段,摸索出了一套从1.0到3.0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早期1.0时期,通过为企业配备管理团队、规范治理等方式助力企业成长,形成发展班底,具备初步经验。2.0阶段,依托科教产、科技股权投资等方式,完善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要素的评价体系,走通“科技+金融(资本)+产业”新型产业培育模式,累计孵化战略新兴产业幼苗企业46家,激活“沉睡”科技成果373项,这些企业累计营业收入4.5亿元,解决了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当前3.0时期,更加注重生态协同,探索形成“投资方管财务、产业方管运营、专家管技术”的全新合作模式,实现转化成功率更高、企业发展势头更好。
借力山东大量的应用场景与产业需求,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路径通畅、未来空间巨大。山东科创通过成果转化、科技股权等方式培育瞪羚企业46家、专精特新企业64家,在科技部公布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布局攻克高端光刻胶等3项,科技型企业培育初见规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则是创新的主体。首批“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树起了标杆,提供了经验。山东企业借此可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地向“新”而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勇当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的“排头兵”“主力军”。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策划齐淮东)
- 威海有个东南乡!环翠区桥头镇开辟“资源集约、文化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径2024-05-07
- 山东省明确地热能“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2023-11-14
- 折合标准煤0.95亿吨 山东省城市规划区年可利用浅层地热能2.79×1018焦耳2023-11-14
- 山东:绿水青山有了“生态身价”2023-08-22
- 山东省累计为镇街增加行政编制2800余名、事业编制3万余名2022-09-08
- 孙小荣:山东如何打造“两创”新标杆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