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暑|夏之极盛,万物荣华

2024-07-22 11:32:02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气候

  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尾声——大暑,这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到来。古人这样描述大暑:“六月中,暑热之至,热气在月中有小有大,今已至热气之鼎盛。”大暑通常对应着三伏天中的中伏,炎热难耐。

  在古人的观察和界定中,“暑”并不只是单纯地表示炎热。《释名》说:“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暑”与“煮”同源,都有着温度高、水分大的词义特点。

  “热”字侧重于干燥炎热,“暑”更侧重指的是既潮湿又炎热。

  2农事

  对于农业而言,大暑前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段。大暑距离立秋不久,同时具有充足的日照和丰沛的降水,有“大暑没雨,谷来无米”“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禾到大暑日夜黄”的农谚。此时,正适宜庄稼铆足了劲吸收阳光雨露,旺盛生长,结出饱满的穗。有不少农村孩子有这样的经历,大暑前后的玉米地,秸秆有一人多高,宽宽的叶子密密实实,遮住了日头,挡住了风。钻进里边拔草,就像钻进蒸笼里,气都喘不匀,汗如豆粒一般大,浑身水洗一般。

  3习俗

  在这样湿热的天气下,自然要顺应天时,避暑纳凉。人们将每年最热的一段时间称作“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中伏之始就在大暑之后。此时,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消暑,如将瓜与桃浸入清凉的泉水中,夜晚观星纳凉,享受夏日的惬意

  尽管此刻热浪滚滚,但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极端之后必有转变,秋意正在酷暑中悄悄酝酿。

  在枣庄一带,有大暑吃伏羊的习俗。“大暑前一天下午,卖羊肉汤的人就进村敲锣,告知四邻。大暑当天,凌晨四五点开始煮,八点前后煮好,在村头有固定地方开卖。在叫着嚷着中,乡亲们用大白瓷碗端羊汤,特别有仪式感。”枣庄文史研究者葛龙飞说。

  4养生

  老人要防心脏病。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中青年要防过劳症夏天出汗多,身体损耗大,而营养、睡眠不足,损大于补。因此,中青年人要防过劳症。

  儿童要防脾胃病儿童为“纯阳”之体,患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因此儿童更喜凉食。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还不健全,过食冷饮,会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伤及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厌食等。

  5赏景

  时至大暑,夏日炎炎,在“好客山东”如何清凉一“夏”?这些避暑游玩胜地不要错过。

  作为海滨城市,青岛三面环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海水升温慢、散热也慢的特点拖延了城市入夏的脚步。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也裹挟着属于海水的凉意,为城市带来凉爽。

  蒙山此时绿意层层叠叠,目之所及皆是苍翠,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漫步天然氧吧中,草木清香之气扑鼻而来,涧水潺潺,宛如一幅山水画。夏日的九龙潭瀑布高挂,白色的水帘奔涌而下,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6诗词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销暑》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宋·曾几《大暑》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宋·张耒《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策划:刘江波

  作者:卢昱 李洪翠 沈静

  美编:马立莹 杨秀秀 唐亚迪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