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2024-07-28 11:35:1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8日讯 科幻是人类对未知的渴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可知、可感、可及的科幻场景已经从科幻走进现实。那么,未来科技将何去何从?哪些未来科技可以走进现实,哪些又纯粹是想象呢?

  7月26日,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山东展区,“哪些科幻预言能成真——《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新书分享会举行。

  图书顾问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与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专家、孩子们心中的“火星叔叔郑永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苑嗣文出席了分享会。与会嘉宾以“哪些科幻预言能成真?”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交流。

  刘兵教授详细剖析了科幻作品中诸如“时间旅行”“人工智能”等经典主题,并结合当前的科学研究,探讨了这些科幻预言的可行性。他指出,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科技未来发展的预言。一些在科幻作品中的“预言”虽然还未在现实的科技发展中得到实现,或只有部分实现,但仍然影响着人们对未来发展的看法,“科幻作家往往也是科技预言家,而我们的任务则是通过文字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想象”。

  “科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刘兵表示,传统上,科幻被视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想象,它探索未知,挑战常规,预测未来。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确实正在逐渐模糊这一界限。未来,随着更多科幻般科技的实现,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比如,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虚拟旅游等新型服务将逐渐成为可能,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丰富和多元。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因此,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以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深空探索让我们开始思考生命在宇宙中的普遍性。这种对生命存在的宽泛理解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推动生命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针对人类外太空探索的重要议题——火星移民,郑永春表示,火星移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宏大计划,虽然目前看来存在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难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人类有望在未来逐步克服这些困难。然而,在追求火星移民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审慎地权衡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应该创造一个超越国家、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以全人类利益为最高宗旨的崭新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将指导人类从一个地球物种,扩展成为一个跨星球的物种。

  访谈的最后,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苑嗣文表示,科幻预言的成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科学家需要不断突破现有的认知边界,才能实现从幻想到现实的跨越。同时,科幻文学中的预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警示作用,让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加关注其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与责任。这也是《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一书给大家带来的最重要的思想启示。(本网记者)

  内容介绍:

  《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结合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评选出的“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邀请中国前沿科技领域的十余位一线科学家,对这些科幻想象中的未来科技的科学基础,进行深度解读。全书分为十部分,包含太空电梯、脑机接口、纳米机器人、人体冬眠、量子计算机等,每部分先介绍这些未来科技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场景,之后由科学家对这些未来科技实现的可能性进行理性分析,未来科技已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让未来触手可及。本书出版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荣获了2024年“月度中国好书”的称号。

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