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凭什么“走在前”?40条新政“稳进”经济

2024-08-05 07:39:34 来源:政研院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又“抢跑”了。

  7月30日,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该《措施》涉及促进工业稳产增效、加力补齐服务业短板、支持企业稳定经营等共计40条新政策。同时,这也是山东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批政策清单。

  山东这么快密集出台政策,多少有些出人预料。7月25日,山东发布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上半年山东省生产总值达466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在经济大省中,这个增速和江苏并列第一。

  不过从全国来看,山东在这一时点出台政策,也在情理之中。此前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4.7%。从区域来看,23个省份上半年GDP增幅低于年初设立的全年GDP增速目标。中国经济要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下半年势必要持续发力。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这40条新政直接关乎山东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山东是北方第一经济大省,GDP排名稳居全国前三。挑大梁责无旁贷。拆解山东的经济增长态势,可以看到一些清晰的变化。比如新旧动能之变,经济结构之变,投资方向之变。更为难得的是,从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来看,在这种改变中,对于全国经济大盘来说,山东经济始终发挥着一种向上的力量。

  挑大梁,山东何以能?

  “头号工程”挑大梁

  7月30日,山东省政府发布《措施》的第一条即是“促进工业稳产增效”。

  这不难理解。

  细数上半年山东省的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7.1%;第三产业增长5.2%。山东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在全国经济前四大省中与江苏齐头并进。这正是山东主政者坚持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的用意和结果。山东被赋予在全国“挑大梁”的重担,而在内部挑起山东经济大梁的当数工业。

  不过,今天的山东工业跟过去可不是一个概念。山东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但是,从产业结构看,过去山东以化工、钢铁、铝业、造纸、轮胎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占比一度高达七成,其中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七成。从产品收入层次看,以前山东收入排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占40%以上,产品多为粗加工、科技含量较低的初级工业品。也因此,这种“重”也曾使得山东一度显得“步履蹒跚”“后劲乏力”。

  从2018年开始,山东先后发起了一脉相承的两场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无论是向新动能转换,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首先面临的一个课题是如何处理新旧两种产业、两种动能之间的关系。

  山东并未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多次表示,要“持续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强化转型升级,滚动实施‘万企转型’‘万项技改’,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比如,纺织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却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改革中,山东专门将其增补进“十强”产业集群,通过技改、创新等方式重点发展。

  在青岛,即发集团研发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染色不用一滴水,污水“零”排放,为企业乃至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

  山东省市区三级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梯次支持:小试时,青岛智库基金及时投入800万元;中试时,青岛即墨区的重大专项,给予了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关键的产业化阶段,山东省又给予了1150万元的重大工程专项资金扶持。

  目前,即发集团首条年产1000吨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已正式运营。即发集团董事长杨为东对经济观察报说,通过不断变革、创新,纺织企业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纺织产业也同样可以成为朝阳产业。

  投资技改也让企业切实提升了效率和效益。绿源电动车(山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成宾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实现了每30秒生产一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效率提升,日产能达到1200辆,同时让产品具备超长续航能力和超长使用寿命。

  2024年,该企业计划投资3600余万元建设智慧仓储车间1.7万平方米,更新改造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焊接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今年7月26日,“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济南召开,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获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卡奥斯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最主要的功能是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企业制造模式、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赋能“千行百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改具有重大的意义。

  工业投资让企业收获了增长的新动力,感受到变化的企业就愿意把更多真金白银投下去,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上半年山东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2%,高于全国12.6%的平均水平,高于江苏、仅次于广东,在前四大省份中位居第二。上半年山东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0.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7.3%。

  “万企转型”“万项技改”让传统产业重塑优势,也让山东经济的跑姿变得轻盈。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用财政资金作为杠杆,在各方面为企业更新改造提供支持,撬动更大强度的企业技改投资,收获的是更具竞争力的产业。

  从火电第一到储能第一

  如果说传统优势产业全面焕新,是重塑了传统经济引擎,那通过招引投资项目,带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迅速崛起,引导产业结构向绿向新转变,则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动能,相当于打造出新引擎。

  2024年6月30日下午18时,随着投资24亿元的莱州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并入电网,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0050万千瓦。山东成为全国东部沿海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煤电大省”向“绿”而行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7月28日上午11时,华能石岛湾核电基地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核岛正式混凝土浇筑。这是继去年12月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此投入商业运行以来,该基地在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建设领域实现的又一突破。

  此项目总投资超850亿元,一期工程包括两台核电机组,单机容量12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00亿千瓦时。

  此前,山东既是工业大省,也是能耗大省,能源原材料占工业收入40%以上。2018年,山东是全国火力发电量最大的省份,火力发电量5367.7亿千瓦时,占全国10.8%,在该省电力供应中占82.3%。如今,山东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能源大省,结构却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十四五”以来,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年均以25.2%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光伏发电装机6242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444.6万千瓦、居第二位,风电装机2600.4万千瓦、居第五位。

  目前山东正构建形成“风、光、火、核、储、氢”等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说,预计2024年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历史性超过煤电。

  不仅如此,今年6月,总投资额超200亿元的世界最大规模3060兆瓦储能基地项目在菏泽单县启动。该项目创造三项世界纪录——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体量新型储能基地、世界最大规模盐矿定制造腔储能基地和世界首台单机功率6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一期项目世界首台66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预计9月开工建设。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今年,山东还启动全国首个“云储能”建设试点,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在德州、济宁等4市建设5万千瓦“云储能”设施,力促分布式光伏发电就地消纳。截至目前,山东新型储能在运营规模达469.6万千瓦,位居全国首位。

  从火电第一大省到新能源强省,这给了山东挑大梁更多的底气。

  大项目撑起新产业

  今年6月22日,“新一代半导体晶体技术及应用大会”在济南开幕。开幕式上,中晶芯源宣布8英寸碳化硅北方基地正式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额15亿元,是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打造的全国最大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基地。加上,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34.SH)已有的碳化硅衬底产能,济南芯片材料产业集群在短时间内初具规模。

  一个个大项目的引入,让山东主政者看到了所产生的带动效应:招引一笔大投资、一个新项目,往往能为当地带来一个产业链,进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从而兼顾改革与发展的双重需求。毕竟,山东同时担负着“走在前、挑大梁”和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路的双重任务,一面要在内部展开激烈的产业变革,一面又要保持经济总量和发展增速。

  改革中,山东省主政者认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一个个具体项目作支撑,聚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要聚焦产业抓项目,实现传统产业领域做强优势、新兴产业领域尽快起势、未来产业领域超前布局,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山东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3894个,同比增长0.8%;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0.2%,增速高于全部投资5.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10亿元及以上项目2649个,增长3.1%。其中,有的是对现有产业的延链补链、做大做强,有的则是新兴产业的塑造和未来产业的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山东民间投资增长8.2%,远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长0.1%的平均水平;占山东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回升至51.9%。

  分行业看,山东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6.7%;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民间投资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17个行业民间投资增速均超过20.0%。

  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产业,也是可持续的增长动力。民间投资反映的是经济的活力,映射出民企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民间投资热情反映出山东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获得了民企实际行动的投资支持。

  这一点何其重要。

  山东何以能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对此,山东责无旁贷,更不敢松懈。

  同一天,山东省政府发布《措施》,涉及促进工业稳产增效、加力补齐服务业短板、支持企业稳定经营、提速推进项目建设、挖掘释放消费潜能、全力稳住外贸进出口、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等40条政策措施。

  这已经是山东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第三批政策清单。

  去年12月底和今年5月初,山东省分别发布了2024年第一、二批政策清单。其中,不仅有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引导,还有减税降费等“真金白银”补贴;不仅有此前改革措施的延续,还对新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新政策。比如,第一批政策清单紧扣强投资、扩消费、稳外贸等需求端发力;第二批政策清单进而推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正是前两批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山东上半年投资与消费显著增长。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在年中山东省委、省政府又推出这40条政策措施,主要考虑是围绕当前经济运行短板弱项和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坚持创新工作举措与强化政策供给相结合,靶向破解行业运行、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堵点卡点。

  正因如此,三批政策清单中的每一条都有明确的实施有效期,长短不一。有些到今年底,有些政策则已明确延续到2025年。这给了市场主体明确的预期,也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清单中的每一项政策措施都指定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落实。

  如果算上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中延续性的29项政策,目前已有151项政策措施在执行中,从生产、消费到投资,它们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惠及各行各业,从大中型企业到科技企业,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到个体工商户,几乎都可以找到与其有关的利好措施。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政策红利的释放将对今年下半年山东经济总量和增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其中道理简单。经济大省挑大梁,说到底,靠的是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一场宏大的产业变革,既要有中长期的产业规划,确保改革政策的持续性,也要及时出台有效的短期政策,解决当下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才能确保改革的平稳推进。

  对总体经济体量已经在向10万亿元奔跑的山东省而言,无论是新旧动能转换,还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政策面向的每一个市场主体。支持和帮助每一个市场主体,让它们有能力和信心扛起现实和理想,就汇聚成了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责任编辑:李晓晨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