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评论,带你读懂山东当好排头兵的信心决心

2024-08-29 18:13:11 来源:大众新闻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

  山一程,水一程。山东改革,再启新程。

  8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济南举行。全会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当好排头兵,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发出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掀开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

  从8月25日起,大众日报连续推出一篇社论和三篇系列评论。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当好排头兵,从为什么是山东,“当头炮”往哪打,怎样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等维度,对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进行全面解读、深度阐释。

  现将评论合集整理如下:

  社论:坚定不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山东工作进一步明确总定位、新要求,赋予我们“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明确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为山东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召开这次全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要求,全面承接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立足山东改革发展实际,对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统筹安排,充分体现了省委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体现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信心决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增强当好排头兵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着力将“排头兵”打造成新征程上山东改革最显著的标识、最有力的指引,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锚定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把改革向纵深推进。省委全会通过的《意见》,紧扣中央《决定》部署,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紧扣制度建设主线,紧扣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明确到2029年和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从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上勇争先等十二个方面系统谋划改革举措,目标定位清晰务实,任务部署具体明确,改革成色足,山东特色浓,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要聚焦当好排头兵,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抓好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努力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上先行示范,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攻坚突破,在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上奋勇争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文化“两创”、促进共同富裕上勇争先、作示范。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当好排头兵,最终要体现到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上。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思想的弦绷得再紧一点、把责任压得再实一点,以更加有力举措做好各项工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短板精准施策,持续巩固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态势,突出稳定工业经济、扩大有效投资、深挖消费潜能、抓好外贸外资,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要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锻造过硬能力作风,保障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当好排头兵,根本在队伍建设,关键看能力作风。全省上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能力、转变作风,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明确红线底线。要切实强化统筹兼顾,注重统筹全局、把握节奏、政策协同。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下大气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对突出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大家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广大党员干部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当好排头兵 奋力走在前

  山一程,水一程。山东改革,再启新程。

  8月24日,山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胜利闭幕。全会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释放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掀开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

  (一)

  打开全会公报,一个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排头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排头兵,就是改革的探路者、先行者、示范者。当好排头兵,为什么是山东?

  鉴往可以知来。放眼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大潮,山东改革开放成就可谓有目共睹:

  20世纪80年代,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的美誉;

  1990年,莱西会议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为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进入新时代,山东扩权强县、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成效显著,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可以说,40多年的改革历程,是对“为什么是山东”的最好作答;“排头兵”的定位期许,是对山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历史的再接续、时代的新图景,需要更加精准的谋划和部署。

  这次全会坚持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强调要着力将“排头兵”打造成新征程上山东改革最显著的标识、最有力的指引,并围绕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等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

  这是对“排头兵”定位的具体细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度展开,体现了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体现了山东坚定不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信心决心,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

  定位准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

  当好排头兵,“走在前、挑大梁”才有强大动力牵引;先行先试、先行破局,高质量发展才能蹚出新路。二者统一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要求之中,指引着山东的改革发展步入新阶段、迈向新征程。

  排头兵,意味着要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上先行示范。

  今年6月底,山东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煤电大省”迈出绿色转型坚实步伐。这是山东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是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

  从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上勇争先,到完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再到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全会作出的系列部署,无不展现出“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大省身姿。对山东来说,当好排头兵,就是要与时代同频,与国家战略共振,继续聚焦“三个走在前”,探索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努力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排头兵,意味着要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攻坚突破。

  面对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等瓶颈,山东启动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实现“不唯帽子唯实绩、不唯头衔唯能力”,为人才成长成才扫除“拦路虎”“绊脚石”;为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山东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工作,今年一季度,全省试点单位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额达7052.91万元,同比增长115%。

  当前,山东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两难三难多难”问题更加凸显,“既要又要还要”任务更加繁重。祛除沉疴积弊,就要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改起;打破利益藩篱,就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如此,才能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取得改革实效。

  排头兵,意味着要在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上奋勇争先。

  青岛市南区以“五大维度”改革,打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典范;东营创新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形成可学可鉴的“东营样板”;莒县做大做强种业“芯片”,构建起保种育种繁种新格局。探寻这些改革探索背后的成功奥妙,创新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

  改革与创新,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当好排头兵,需要的就是一种挑战“常识”的雄心、打破“规矩”的勇气。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于“无人区”中探路,于荆棘深处突围,才能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来,迈好关键时期的“关键一步”。

  (三)

  改革的排头兵,也是落实的先行者。

  当好排头兵,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努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登高望远,考验的是眼光和格局,必须靠前一步、主动作为。

  抓改革落实,等不得、慢不得。倘若改革拖延迟滞,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再成阻碍,将来会累积成更多矛盾和困难,再改起来,难度只会更大。全会提出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文化“两创”、促进共同富裕上勇争先、作示范,既是立足时代的长远谋划,也是扎根现实的深刻思量。当好排头兵,就要靠前一步抓落实,拿出“走在前”的魄力,坚定“改到底”的信心,迅速行动、只争朝夕,从破解当下现实难题入手,为山东未来发展蓄势。

  脚踏实地,考验的是定力和耐心,必须稳扎稳打、踏踏实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各种堵点难点痛点,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盲目冒进,要保持历史耐心,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走,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时刻保持“排头兵”的自觉,拿出“挑山工”的担当,勇担改革重任,勇于攻坚克难,在各个领域蹚路子、作示范,山东必将书写更多更生动的改革故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从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

  数据资源价值几何?在新泰,当地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整县授信”模式,推动数据应用场景在金融领域提质扩面,1亿条数据获12亿元银行预授信。

  企业排污如何付费?在东营等5个试点城市,排污权交易试点模式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之手引导企业主动治污减排,截至今年7月底,总成交额达4844万元。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项项举措,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着齐鲁大地新时代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折射出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气象。

  (一)

  谋子先谋势。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迈向改革新程,山东如何谋势?

  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以当好排头兵的信心决心,山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14部分、55条,分三大板块,系统全面、条理清晰,是山东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和任务书。

  谋势,势必要有“跳出山东看山东”的格局。

  看一看全会提出的,从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一项项改革任务,聚焦的是国家所需,考量的是山东所能,都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的承接、分解与细化,体现出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谋思路、促发展的眼界格局。

  说到底,走在前、挑大梁,就是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担重任;排头兵,就是要为全国改革发展打头阵。当好排头兵,就要提高站位、拉升标杆,主动加强对上沟通,主动对标先进省份,主动支持基层创新,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典型、改革品牌,推出一批走在前列、先行示范的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努力在各领域改革上勇争先,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谋势,势必要有“全局统筹一盘棋”的谋略。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意见》着眼全省发展大局,全面部署了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提出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300多项,涉及的改革事项数量多、领域广、覆盖全。

  具体而言,在内容摆布上,突出主题主线,坚持以重点带全局,既有指导性,又有针对性;在时间设计上,坚持远近结合,既提出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改革任务,又部署近期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全面系统、纲举目张的谋篇布局。推动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同向发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同高效,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

  当好排头兵,先得搞明白:先手棋怎么下,“当头炮”往哪打。

  重点,是影响整体的关键,是决定全局的要害。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是谋划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方法。

  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山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于关键处落子,就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勇突破。

  聚焦这一点,《意见》安排经济领域改革任务条目最多。

  比如,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山东将以改革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完善扩大内需政策体系,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比如,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将以改革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牵引,攻坚突破,必将持续巩固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态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于关键处落子,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清单当作改革清单。

  《意见》聚焦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等改革举措;聚焦解决风险防范化解的重点弱点问题,提出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措施。

  一系列部署,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紧扣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力求以小切口撬动大突破。

  于关键处落子,就要彰显山东特色,以山东所能对接国家所需。

  聚焦省情,《意见》提出开展试点、试验、示范、先行等50多项,比如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美丽中国先行区等。

  同时,全会还谋划提出了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集成改革等一批山东特有的改革事项,以及全面释放数实融合效能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改革事项。这些改革举措,山东特色浓、改革味道足,必将有效激发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三)

  排头兵,就要拿出排头兵的气魄,展现排头兵的担当。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难不难?

  说实话,不容易。总览《意见》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每一步都是硬仗,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还有不少“梗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也有不少“硬骨头”……可以说,哪一项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了谁、依靠谁?

  归根到底,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会安排部署的每一项改革举措,人民始终是最终的价值依归;落实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无穷的力量就蕴藏在人民之中。改革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牢记宗旨、以人民为念,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改革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行的。聚焦重点领域,瞄准主攻方向,扭住关键环节,拿出最优资源、集中优势力量,一个个去破解,一项项去落实,山东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开创新局面。

  钉钉子的精神 抓落实的恒心

  改革的排头兵,落实的先行者。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当好排头兵,发出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

  新的目标,新的部署,新的出发。接下来要干的,就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把全会谋划的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

  钉钉子,考验排头兵的攻坚力、突破力。

  看一看今天的山东,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如何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把产量拉升到新的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如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环境更优美?……答好这些课题,犹如在新的高度上再往上攀爬,路更难、坡更陡,走好每一步都更吃力。

  排头就是要带头的。衡量排头兵的作用几何,就看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唯有一以贯之、一抓到底,钉钉子般一锤锤敲下去,才能破除各种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改革事业向前进。

  当好排头兵,更意味着要打头阵、作示范,比他人先一步、快一步。

  全会谋划了一批先行先试的改革事项,提出开展试点、试验、示范、先行等50多项,像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美丽中国先行区等等。

  试点、试验、示范、先行,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蹚出一条新路来。

  倘若没有那么一股子“敢为天下先”的劲头,一股子“一锤接着一锤敲”的精神,恐怕很难坚持下来,走到闯关夺隘的那一天。

  当好排头兵,也不是某个改革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各个改革领域的全面突破。

  事实上,也只有实现全方位的突破,“排头兵”的位势才更突出。这就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堵点疏通什么堵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攻破,全面提升山东改革在全国改革大潮中的整体位势。

  可见,小钉子里有大道理,蕴藏着当好排头兵的方法论。

  (二)

  钉钉子,讲究章法。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如何钉钉子?

  钉钉子,先要想好“钉哪里”“怎么钉”,把钉子钉到点子上。

  东营利用化工原材料丰富的优势,抢占锂电池电解液赛道,迅速打开市场;上合示范区,借助先行示范的优势,推出100项制度创新案例,输出提高国际贸易便利性的“上合方案”……这些改革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见到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吃透改革精神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找准改革着力点,做到精准发力、精确改革。

  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紧扣主题主线,山东特色浓、改革味道足。准确理解每项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搞清楚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内容边界、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地抓好改革落实,必将有效激发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钉钉子,要提升标准,抬高标杆,把钉子钉好。

  工作的标准,事关工作的成效。

  省委全会通过的《意见》,主动加强对上沟通,主动对标先进省份,主动支持基层创新,通篇体现了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把好文件落到实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蹚路子、作示范,最大限度释放改革价值,最终还是要靠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落实。

  立足自身领域,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抬高标杆、加压奋进,勇于与最快者比速度、与最强者比水平,就能在探索探路中实现突破突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先进位。

  钉钉子,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钉子钉实。

  在经济社会发展演进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改革也是这样,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可能一劳永逸。

  《意见》坚持远近结合,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既提出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改革任务,又部署近期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唯有坚持“短期”“长期”相衔接,“抓长”“抓常”相结合,保持耐心定力,以一个个短期目标达成,为长期目标实现创造条件,才能不断化解难题,开创改革新局面。

  (三)

  钉钉子最终要靠人去落实。

  一个地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过硬,落实往往就会掷地有声,各项工作就容易取得新突破。反之,就可能出现以形式代替落实、以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落实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说,当好排头兵,根本在队伍建设,关键看能力作风。

  钉好钉子,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临沂“12345”热线首发改革,碰到的问题都是硬骨头。群众需求如何精准聚焦?退回的工单谁来受理?职责边界“模糊地带”怎么消除?等等。当地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主动担当作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改革难关,也收获了群众的口碑。

  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明确红线底线,就能确保各项改革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钉好钉子,要切实强化统筹兼顾的能力。

  当前,我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两难三难多难”问题更加凸显,“既要又要还要”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工作统筹。

  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讲,需要辩证把握“立”与“破”,正确处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之间关系,不能踩急刹车。

  注重统筹全局、把握节奏、政策协同,就能推动各方面资源、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

  钉好钉子,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

  找到改革的着力点,拿出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举措,一个大前提是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切实找准问题根源。这就需要下大气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对突出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大家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

  改革的路就在脚下。再难再险,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一锤锤敲下去,始终“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就一定能推动山东改革劈波斩浪、奋楫向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大众新闻记者 任宇波 李岳岳 张兆友 刘帅 熊苗)

责任编辑:崔永霞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