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勇向前!请看新时代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故事

2024-09-12 18:35:35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李振 赵洪杰

  “快看,那就是黑脸琵鹭。”9月9日一大早,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不远处,黄河口管理站副站长张树岩与同事一起,架好设备开始鸟类监测工作。

  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被视为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张树岩说,今年5月,管理站在辖区内首次观测到黑脸琵鹭自然繁殖。在张树岩看来,这意味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

  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动员令。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脉领航,并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生态优先,筑牢黄河下游绿色屏障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7月26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山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这是对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口的国际知名度,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于汇洋说。

  生态兴则黄河美,构建绿色生态是保护黄河的必要条件,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山东加强黄河口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湿地修复、恢复黄河与海洋水文连通、治理互花米草等工程措施,营造适合不同植被、不同底栖生物、不同鸟类生活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目前已达到373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

  护好大河之洲,构筑生态屏障。黄河三角洲是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从东明县黄河滩区到东营黄河入海口,黄河在鲁河道长628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山东按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沿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前不久,一起黄河流域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齐河县人民法院黄河生态城法庭公开审理。被告人因犯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这一山东首个以“黄河生态”命名的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法庭,于2022年10月投入使用,2023年11月正式挂牌,与检察、河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单位协同配合,有效开展司法工作,已审理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近200件。

  保护母亲河,一系列制度法规先后出台——

  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描绘长远蓝图;形成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为基础,以《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等为骨架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明确具体发力方向……

  保护母亲河,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见效——

  推进黄河沿线绿点、绿带、绿网建设,初步建成长800多公里、宽约200米的黄河干流绿色生态屏障;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10年选育,11年推广,黄菖蒲随生态修复项目从山东一路西进,在黄河流域扎下了根……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2023年,山东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83.7%,超年度目标15.1个百分点,其中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黄河干流全线保持Ⅱ类水质。

  转型升级,答好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秋高气爽,黄河两岸,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加快建设。

  在东营市东营区化工产业园,亿科高端聚合物新材料项目加速刷新“进度条”。“项目一期规划的45万吨/年高端树脂及配套项目,采用‘本体法’生产ABS工程塑料,生产工艺绿色环保,产品应用广泛,投产后将实现高端产品进口替代。”项目综合办主任曹继新说,项目力争明年3月建设完成。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必答题”。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紧扭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一基准线,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3年,全省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万家,是2019年的3.4倍;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1—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增加值增长8.6%,“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3%。

  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化工、炼油、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充分认清自身传统产业占比高、制造业基础雄厚的特点,山东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持续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能源启动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线,将不起眼的石灰石加工成每吨数千甚至上万元的高端钙基新材料;济钢弃钢,从“地”到“天”,在卫星总装、火箭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参股孵化相关子公司13家;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施工全面收尾,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以上……持续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不断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传统产业加快脚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羽翼渐丰。前不久,在QASC挑战赛中,浪潮海若大模型以93.70%的准确率斩获第一名并刷新世界纪录。支撑这一成绩的,是覆盖从材料、芯片、整机、软件、平台应用的全产业生态——济南先进计算产业形成龙头骨干企业140余家,集群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重点打造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潍坊元宇宙产业园、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孵化更多未来的“海若”。

  渤海之滨,海天辽阔,高远澄明。从空中俯瞰,位于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极为壮阔,项目用海1.9万亩,安装完成的光伏板和管桩在海面形成整齐的阵列。今年年底并网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山东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力12.69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38.58万吨。

  能源转型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山东坚持全域统筹、海陆并进,加快推进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王福栋说。

  治水兴水,守护大河安澜人民幸福

初秋时节的东平湖庞口防倒灌闸。(大众新闻记者 卢鹏 通讯员 陈阳 报道)

  在齐河县胡官屯镇胡官屯村高标准农田里,每隔13米就有一个喷头,这是去年新上的喷灌设备,。“过去大水漫灌时,浇一亩地需要80立方米的水。如今采用喷灌设备,一亩地只需要20—30立方米水。”种粮大户袁本刚说。

  滴水贵如油。齐河县属于全国产粮大县,农业一直是“用水大户”。当地通过机制体制、技术设施创新,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走出一条节水灌溉的绿色转型之路,成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黄河治理,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山东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其中,引黄供水量占山东总供水量的30%以上。对山东而言,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水资源,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实行“分水到市”“分水到县”,严格指标管控、过程管控;制定涵盖218个行业类别的1607个用水定额,实现高耗水行业全覆盖;开展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试点工作,实施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山东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管住黄河“水袋子”,拧紧取水“水龙头”,用好每一滴黄河水,让有限的黄河水发挥最大效益。

  据统计,如今在山东,黄河流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73,连续22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开工!”8月31日,黄河主汛期即将结束,随着一声号令,全长19.08公里的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与柳长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破土动工。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且山东段是地上悬河,防洪安全始终是我省工作的重点。“东平湖作为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承担着分滞黄河洪水和调蓄大汶河来水的双重任务,是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防汛重点。”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介绍,工程建成后,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能力将提高到450立方米/秒,显著提升东平湖调蓄黄河洪水、大汶河来水能力。

  聚焦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山东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分两批对沿黄22座引黄涵闸进行改建,全面建成800多公里标准化堤防,将黄河干流山东段河道主槽过流能力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

  大河奔流歌未央。锚定“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目标定位,山东牢记使命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扎实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达效,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众新闻记者 李广寅 参与采写)

从空中拍摄的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资料片)

  ■大河之变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静: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加强生态感知,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利用多源遥感技术开展保护区湿地资源、水资源、海洋水质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状况等监测,建设气象、水文、土壤等在线监测站点50余处,全面掌握保护区资源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下一步,我们将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为统领,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博士赵自超:近年来,我和同事们将黄河三角洲作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主战场。我开展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盐碱地粪肥施用技术研究,研发了多种低成本盐碱地改良剂、有机肥及高效施用技术。目前,省农科院共筛选和培育150多个耐盐碱品种,集成相应配套技术80余套,打造应用场景或示范样板60余处,适宜盐碱地品种、技术推广面积20余万亩。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化学驱油剂研发专家姜祖明:胜利油田化学驱团队不断攻坚克难,高温高盐非均相复合驱技术、降粘化学驱技术和海上化学驱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团队有个目标,就是到2035年,把化学驱应用的边界从最初的60摄氏度提到120摄氏度,形成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继续保持油田化学驱技术的领跑地位。

  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近日,我们的广利港风电码头完成首船发运,标志着全省首个风电设备大型专用码头正式启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产业链项目35个,中船海装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正式投产交付,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建设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打造千亿元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为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这几天,我们社区共富产业基地新上了家纺项目,已有40多位社区群众在这一项目就业,这一产业也将成为我们社区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我们还在东营市率先成立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有效盘活1700余亩沿黄片区闲置土地。粮食烘干基地等一批好项目先后落地,群众收入来源由种植收入为主拓展为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

  (□大众新闻记者 李明 李广寅 整理)

责任编辑:祝令方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