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论】淄博用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令人“回味”

2024-08-27 17:32:3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从“赶烤”到“复烤”再到“补烤”,从“八大局”到“海岱楼”再到“博物馆”,今天的淄博正在用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令来到这里的人们“回味无穷”。

  8月23日,在第十届“博博会”开幕式上,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二、三级博物馆名单,淄博市13家博物馆上榜。

  淄博市作为山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较早、博物馆集聚性较强的地区之一,截至2024年8月底,全市共有备案的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共计85家,其中国家一级馆4家,分别为齐文化博物院、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二级馆10家,分别为淄川区三顺民俗陶瓷博物馆、山东百年课本博物馆、沂源博物馆、淄川博物馆、高青县博物馆、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焦裕禄纪念馆、桓台博物馆、淄博市源一刻瓷艺术博物馆、淄博市起凤田氏骨科博物馆。

  淄博市博物馆总量、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博物馆覆盖率等指标,均居山东省前列,“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初具规模。

  2008年,《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发布打破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壁垒。

  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接待观众12.9亿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淄博市的博物馆旅游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其中4家一级博物馆达到了接近300万人次。

  今天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多样化公共服务空间的一部分,也能让每个人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建立与博物馆的多元链接。

  今天,大家对于博物馆的兴趣与热情,或许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去一个城市旅行,逛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人必打卡的选项之一。

  因为它不再是生活中一份庄重的仪式,更像日常随性而为的闲暇之举。如此,“博物馆之城”就有了丰满的意蕴,从而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也因此,淄博正重新布局与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用丰厚的“家底”,延续这份文脉悠长,文物浩繁,使之更好地惠及于民。(文/刘宗尧)

  鲁网淄博频道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