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青春守山人 护“绿”156平方公里

2024-12-20 10:23:43 来源:淄博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4年入冬的第一场雪后,万亩植被覆盖的鲁山深处,空气格外清洌。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12月15日是个周末,9时,室外-6℃,驻守在鲁山的淄博市森林消防大队直属一中队的36名消防战士身着防火服,雷打不动进行分组练习,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在山间回荡。这支平均年龄仅27岁的队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中巡逻、演练、执行救援任务,守护着鲁山脚下池上镇44个山村的上万名村民、守护着周边地区156平方公里的“绿”。

  与山“交手” 把山中的一草一木变成数字

  “出发!”随着指挥员一声响亮的号令,消防队员们士气高昂,身着防火服,背负着水带、风力灭火机、背负式水枪等装备,开始了10公里野外负重拉练。

  每年10月到次年5、6月份,属于山区的火灾高发期。巡山是这支消防队伍防火期内的核心任务。“每位队员每年要走1000多公里山路。”淄博市森林消防大队直属一中队指导员陈建涛告诉记者。

  2020年,在全市森林消防力量统一部署下,作为鲁山的“守山人”,淄博市森林消防大队直属一中队正式建立,驻扎在鲁山深处。

  为什么要在大山里建消防站?鲁山坐落于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是省内十大林区之一,拥有6.33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超过97%,生态资源丰富。池上镇辖区面积156平方公里,包含44个自然村,防火压力艰巨。

  “森林火灾具有范围大、损失惨、时间长、火势猛等特点,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大。”陈建涛告诉记者,森林防火站的建立是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山区群众也需要这样一支救援力量。”

  深入大山才能了解大山。为快速将面前的这座大山了然于胸,中队定期派出队员走进大山进行“战略熟悉”,全面了解辖区内250余座山头分布情况,对山区水源点、道路通行与植被覆盖、重点目标的位置进行精准掌握。

  记者在队员们通过亲手制作的鲁山实地沙盘上看到,进山路径、水源位置、隔离带及最佳避险点均被清晰标注。四年间,队员们以脚为尺,踏遍鲁山的每一寸土地,并把所到之处记成了一笔笔数据。鲁山的一草一木对陈建涛等人来说,早已成为一个个具象化的数字根植在心中。

  对大山的了解多一分,心中的敬畏就会多一分。

  2023年6月,由于雷击引发蒙山山火,淄博市森林消防大队直属一中队奉命跨区增援。

  “火势随风迅速蔓延,队员们顽强地与烈火进行搏斗,地表温度高达400摄氏度……”陈建涛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在极端高温的环境中坚持灭火,还要时刻警惕火势的突变和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扑灭山火,除了要搞定明火,还得将地下火也一网打尽;复杂的地形和风向会增加扑救难度;除此之外,还可能遭遇如巨石从高处砸落等突发情况。”老队员补充道。

  林区的突发、不可预料情况多,森林消防需要面对风险和挑战也多。日复一日,陈建涛和他的队友们对面前的这座大山越来越熟悉,在与山的交手中,对这座山也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敬畏。

  青春为伴 “90后”“00后”消防员深山坚守

  大山里的森林消防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多名队员不约而同回答道,是坚守。

  这是一直年轻的队伍,指导员陈建涛出生于1987年,全队平均年龄27岁。

  “山里的交通极其不便,有时连日常供水都是一个挑战。”队员翟泽栋回忆道。队伍成立的第一个冬天,大雪封山,山上用水特别紧张,为了节约用水,战士们定量用水,一碗水先洗脸,再攒起来洗衣服,最后才用来打扫卫生。

  坚守与传承是建队的重要任务。2020年,陈建涛作为建队的一名骨干来到这里,被任命为淄博市森林消防大队直属一中队中队长(现指导员)。“消防站有‘传帮带’的传统,我希望通过老队员带新队员‘一对一’帮带的形式,让队伍传统得以延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消防战士。”四年间,队伍从最初建队的8人壮大到如今的36人。

  森林消防员的日常是怎样的?“是日复一日的防火监督检查、是时刻准备赴汤蹈火的坚守、是24小时365天的随时待命。”与森林消防员相处的一天时间,记者发现,哪怕是周天午休的片刻,所有队员依然在各自岗位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在消防站的公示栏上,一张密密麻麻的训练表赫然在目,从十公里山路负重拉练、定期实战演练,再到各类消防装备操作与使用,每一项训练都是对体能与技能的双重考验,更是他们早已习惯的日常。

  “95后”队员花海涛日复一日地守望着这片山林,心中曾有过不解:守山的意义何在?在参与辖区白马峪景区救援任务前,他甚至有过离职的念头。

  2022年11月初,一名男子在白马峪景区不慎坠崖,急需救援。花海涛与队员经过连夜搜寻抵达现场,当时该男子多处骨折,且悬崖地形复杂,天又下着雨,陆上救援难以实施。他们将被困男子转移到崖底的山洞内,一边照顾伤者一边制订直升机救援方案。随着直升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历时两天的艰难救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那一刻,我感觉之前所有的训练、付出都没有白费。哪怕一年只能救一个人,这份工作就很值得。”如今的他已经成为战斗三班的班长,带领着更年轻的队员冲锋在救援一线。

  “守山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称得上艰苦枯燥,如何才能留住年轻人?

  四年来,陈建涛的答案逐渐清晰:“让他们感受到工作的价值,真正关心他们内心的需要。”

  通过“传帮带”带领年轻人成长,不仅传授技能,更传递责任与使命;想年轻人所想,为他们营造“家”一样的工作环境,从最初只有红底蓝墙的消防站点,到如今站内配备图书阅览室、健身室、休闲露台,明年还打算增设小型电影院……“陈队就像我们的‘老父亲’,每次外出演练总是反复叮嘱,生活上也是事事关心。”来到队内一年多的“00后”桑宏瑞感慨。

  截至目前,队内“90”“00”后的年轻人比例已达85%,正逐渐成为这支消防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大山深处书写着自己的青春诗章。

  山的回应

  守护大山就是守护百姓

  “距离中队直线距离5公里处就是我的家乡下郝裕村。守护大山就是守护自己的家。”1998年的年轻队员陈振宇告诉记者。

  守护大山,也是在守护辖区百姓。

  “您知道这里有个森林消防站吗?”在前往消防站的途中,记者向一位饭店老板询问道。老板脸上露出笑容:“当然知道了,我们与那里的消防员已经有多年交情了。他们经常来我们这儿进行消防宣传。”

  池上镇的44个自然村被划分成8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两名消防员单独进行驻守。尽管村里没有门牌号、小道错综复杂,但消防员们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熟悉,总能迅速找到就近的取水处和紧急避险地点。从起初队员们听不懂“鲁山话”、老乡误以为报火警需要收费的“陌生关系”,再到队员们定期到村里进行消防安全宣讲,教授基本消防技能,消防员与村民们日渐熟络。“我们会帮村民抓蛇、找羊,农忙时还能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用消防车帮老乡们浇地……”陈建涛说,出门在路上看到老乡们也会捎上一程。

  消防站内贴满了村民们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见证了陈建涛与队友们在深山的守护与付出。

  在消防站,消防队员们向记者展示在山区地形探索与消防应急准备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根据无人机航拍的地面情况,记录山区的取水点和紧急避险区的720云图;对山区的山势、地缘、水源分布进行高精度、立体化的模拟与再现的3D建模技术……按照陈建涛建队之初的设想——第一年建队伍,第二年上台阶,第三年全面形成战斗力,如今是建队的第四个年头。“现在,我们对队员进行了定岗定位,要求他们在各自岗位业务更加精进,确保团队的综合战斗力。”

  鲁山“守山人”只是全市森林消防力量的一部分。

  2020年淄博市森林消防大队直属一中队成立后,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沂源、淄川等区县的另外两个中队一起形成“1+3+8+N”的建队布防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森林专职消防员数量已达500人,成为淄博森林消防力量的核心。

  “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组建以来,累计承担社会救助145次、救助群众268人,实战化演练273次、熟悉林区山头600余个,清明、‘五一’等重大节日前置备勤456次、林区湿化135次9000余亩、宣传教育受众3万余人。”陈建涛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队伍还圆满完成了黄河“秋汛”、河南郑州、河北涿州等抗洪抢险救援任务,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灾种、大应急”先锋队,深刻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山风呼呼地刮,青松沙沙作响。消防站正前方的大山之中,积雪尚未消融。年轻的消防战士守护着山林和百姓,莽莽青山也在默默守护着他们。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