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以“三抓”促“三变” 党建带妇建打造“张小花”楼里幸福圈
鲁网1月10日讯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坚持党建带妇建,结合街道实际,突出服务特色,打造“张小花”楼里幸福圈的党建带妇建品牌,组建“初心红、暖心橙、安心蓝、匠心金、舒心绿”张小花五彩志愿服务队,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打造北方现代版“富春山居”幸福实景图贡献巾帼力量,助力街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等荣誉称号。
抓牢资源整合,推进妇联组织由“建起来”向“强起来”转变
健全组织链条凝聚“她力量”。以率先推进村庄建制优化调整试点为契机,吸纳81名有能力、有爱心的妇女党员参与村妇联工作,当好妇女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完善“街道妇联—村妇联—自然村妇联—网格妇女小组—妇女中心户”组织链条,设立270个网格妇女小组、952个妇女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辐射周边10—20户家庭,率先实现网格党小组与网格妇女小组“双网合一”,推动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全覆盖。
实施群团共建画好“同心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站)将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相融合,构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同频共振的党群一体化工作体系。拓展群团共建“朋友圈”,成立全区首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依托街道慈善总会,筹集社会爱心物资善款,走访慰问群众600余户,救助临时困难家庭312户,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打造妇联品牌绽放“别样美”。围绕如何发挥好妇女群众作用,梳理提炼了“张小花”楼里幸福圈的党建带妇建品牌,找准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带动妇联组织建设的路子。以“五为”志愿服务为抓手,整合“守护张小花”等7个服务品牌及“五彩画笔”等39支服务队伍,组建“初心红、暖心橙、安心蓝、匠心金、舒心绿”张小花五彩志愿服务队,引导妇女群众广泛参与助老助学、困难帮扶、矛盾化解等活动。
抓好队伍锻造,推进服务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初心红”搭建理论宣讲“微阵地”。用好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队伍资源,打造“先锋+巾帼”宣讲队伍,通过“理论培训+研讨交流+实践运用”提升宣讲水平。组织新村党委和自然村党支部2支“女支书”队伍,开展“马扎子”“炕头上”等接地气的流动宣讲60余次。用好石河头武工队展陈馆等红色资源以及“女强人、土专家”等“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特色化宣讲,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00余次,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
“暖心橙”点亮农民家庭“微心愿”。开展“张小花守护”点亮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微心愿”活动,组织街村女干部、女企业家、女代表等建立“暖心橙”巾帼志愿服务队,建立联系服务“春蕾女童”、困境儿童工作机制,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帮助63名春蕾女童圆梦。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力量,组织大学生为留村儿童进行暑期基础学科辅导,向14名高考新生赠送书籍并颁发荣誉证书,让“暖心橙”点亮每个学子的梦想。
“安心蓝”开展进村入户“微送理”。创新“姐妹说”“姐妹课堂”等形式,组织好妈妈、好婆婆、好媳妇等妇女代表就家风传承等进行经验交流,拓宽妇女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依托街道法律顾问资源设立“法律后援团”,先后开展入村法治讲座、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援助等“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30余次,引导农村妇女合理表达诉求、维护妇女儿童自身合法权益。
“匠心金”办起强村共富“微课堂”。吸纳辖区女企业家、女艺术家等成立“匠心金”巾帼志愿服务队,开设业务培训“理论课堂”、技能培育“实践课堂”、实地研训“现场讲堂”、直播学习“云上课堂”,开展交流互动、直播培训、教学服务、产品展示等活动。依托耕读学堂、农民画校、巾帼好品非遗工坊、“饽饽客”等教学点,举办职业技能培训100余次,培训各类学员400余人,打造叶子艺术直播间等平台23个,3名女性获评“齐鲁乡村之星”。
“舒心绿”助力乡村建设“微更新”。发挥妇女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独特作用,每村建立以女干部、女党员、妇女代表为主体的“舒心绿”巾帼志愿服务队,以“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为牵引组织妇女用“绣花”功夫创建“美丽庭院”,推进美丽庭院连户成带、连带成片,扮靓美丽乡村“半边天”。2024年新打造5户市、区级“美丽庭院·幸福家”标杆,全街道累计创建美丽庭院5000余户,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7个。
抓实机制保障,推进和美乡村由“一花开”向“百花盛”转变
完善议事机制,倾听“她声音”。建强以妇联主席负总责、妇联执委为主体、巾帼志愿者为助力的妇联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形成以村妇联执委为骨干、普通妇女群众为主要议事群体的议事形式。打造村议事角、善治广场等场所,建立“说理议事·幸福邻里”治理品牌,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50余次,引导妇女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2024年承办了全区党建引领“巾帼助力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迎接了市现场会观摩调研。
完善激励机制,打造“巾帼范”。导入“五美”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美丽集体、美丽团队、美丽家庭、美丽庭院、美丽标兵”评选,累计评选“最美系列人物”128人,1名女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1名女农民入选市文明市民。深入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完善“女农人+好客项目+巾帼好品”工作链条,打造了紫斐蓝莓、八零小伙、非遗工坊等一批女性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典型引领激发巾帼活力。
完善联动机制,扩大“影响面”。通过分团分组、项目领办、结对联系,从两个维度建立协同运维机制,持续放大五支队伍的结合度和参与面。根据村庄范围,强化“村与村”联动,达尼村与张家楼村“舒心绿”服务队在红枫文化节期间联合开展环境整治“红枫行动”,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根据职责属性,加强“队与队”互动,“初心红”女支书与“匠心金”女企业家组团开展典型宣讲、技能培训,依托果酒产业化联合体,帮助100余户农民增收,提供灵活用工岗位300多个。(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