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BL”与“乐考”相遇 :解锁教学评一致性的快乐成长密码——市北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乐考周”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创新实践中,山东省教育厅一、二年级无纸化综合学习素养评价提出了“乐考”要求,以考试评价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是引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市北区创新性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无纸笔化综合学习素养测评,将学期最后一个周确定为在“PBL”跨学科项目式成果评估展示周。项目式学习(PBL)与乐考的相遇,恰似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碰撞出了教育改革的璀璨火花,市北区小学持续推进“基于单元统整下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成果登上了各个学校的“乐考”大舞台。
推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由“单一学科素养评价”向“综合核心素养评价”转变
2025年初市北区下发了《“基于大单元统整下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推进计划》,大单元为统整的项目式学习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课标对课程实施优化与创新,以真实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习过程中知识从“碎片化”向“结构化”转变,能力从“单一学科素养”向“综合核心素养”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对评价提出新的要求,“PBL+乐考”,以项目式学习真实情境为依托,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主动探究去解决实际问题。市北区各小学结合学校特色,制定“乐考”方案,突破单一学科知识考查局限,多学科教师共同设计以项目为核心驱动的“乐考”内容,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与体育、艺术、劳动、科学探究等综合素养相融合。例如:青岛博文小学“小小青岛旅游推荐官”融合景点路线设计、文化介绍、文创产品等项目的设计,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青岛宁安路小学开展“森林奇遇记”跨学科项目式乐考,学生化身“森林探险家”,在沉浸式情境中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凸显学生学习实践主体地位,由“终结性考试”向“过程性评估”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中,分数往往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单一且缺乏系统性过程性。基于“乐考”既“考”知识、更“考”能力的导向,各学校加强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深入推进。学校打破了考试时间长度,将考察周期设置为一周,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和研究实践的时间。前置性项目任务的实施,着重加强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鼓励学生建立团队,从项目方案的设计、小组分工合作,到资料收集、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乐考评价范畴。
青岛上清路小学“友情速达·欢乐购”项目,紧密结合当下物流行业发展热点,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物流路线、网购体验、客服沟通等,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链接。青岛启元学校“成长之城”项目,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如何科学长高、如何与人融洽相处等问题,学生们自信满满地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创意与收获。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摒弃传统考试的紧张与压力,让学生在游戏化、情境化的氛围中展现自我,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据不完全统计,在实施PBL乐考周中,学生的合作交流参与度提升了50%,项目成果优秀率提高了30%,更有超过90%的学生表示不焦虑和担心考试,对学习充满期待。
增强教师教学改革动力,由“评价主导者”向“观察指导者”转变
PBL与乐考的融合,也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再是考试指挥棒的挥舞着,而是向评价观察者指导者转变。学校制定标准化的PBL乐考流程,从项目启动、实施,到评价实施、反馈,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针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问题的开放性,着眼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实践体验,让使评价内容更加多元。青岛人民一小“辣椒成长奇遇记——我的种植实践之旅”,教师通过观察量表、学生自评互评、成果质量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一个学期中成长。学生在评估中拿着自己的收获成果,进行学习汇报,在知识运用、沟通协作、创新思维等多维度的表现,教师为学生形成涵盖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系统性评价报告。
乐考评价方案设计注重以项目式学习理念设计评价指标,学校通过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PBL乐考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让评价工作在统一标准下开展,使评价结果更具公信力和可比性。青岛洮南路小学校本教研围绕核心问题“项目式学习融入课堂和评价”,帮助教师在评价中掌握指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转变单一的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构建教师与学生、小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文化,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达成共同目标协同合作的评价文化。
部分学校将传统测评与现代技术融合,青岛育新小学“夏天里”数智融合项目,教师借助数智平台、智能终端等技术,实现趣味互动与即时反馈,既丰富测评形式、提升参与热情,又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同时提升“乐考”效率与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让技术成为素养评价的有力支撑。
各学校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元素,教师将古典文学、经典国粹、城市文化符号等融入“乐考”,青岛湖岛小学“甲骨文重组时光宝盒”以为载体,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化、探究式的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博大。青岛开平路小学“桂云溯源——探寻学校桂香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实现知识测评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也为孩子毕业季留下了美好回忆。
降低家长学业压力焦虑,由“学习的监督者”向“成长的陪伴者”转变
学校积极构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与”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以多种方式整合多维反馈,多主体协同发力,让评价更科学客观、全面立体。当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趣味与挑战的项目探索;当考试不再是令人焦虑的负担,而是展示自我的快乐舞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中,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项目设计,引导家长能够充分看到孩子成长的足迹和点滴收获,通过评价反馈,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努力方向。转变以分数高低比较和评价孩子的理念,凝聚起家校育人合力,成为教学评一致性改革的强大助推器。PBL与乐考的融合还催生出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学生们的项目作品形式多样、创意十足,这些成果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教育评价改革转型的有力证明。
当PBL与乐考相遇,教育评价便有了新的模样。它让快乐学习不再是口号,让科学评价落地生根,让教学评一致性改革行稳致远。未来,期待这场教育创新之旅能够继续深化,为更多学生点亮求知的明灯,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