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召开,介绍“企事有解”工作开展情况

2024-11-28 10:23:1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7日讯(记者 谢学刚  王永前)11月27日下午, 济宁市“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企事有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8月,济宁市政府提出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要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出一批创新性、突破性、实效性改革举措,加快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增效。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部署要求,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最佳实践,主动作为、锐意进取,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其中,围绕“企事有解”,各级各部门坚持立足企业经营全链条,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涉企服务由基础型、普惠型向精准化、个性化、增值化转变,涌现出一批亮点做法,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商事服务方面,作为省内试点创新实施“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通过流程重塑、业务协同、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建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服务新机制,实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通查、全程网办”,申报材料由40份精简为4份,办理时间由30个工作日压减为7个工作日,跑腿次数由20次减少为最多1次。

  在项目建设方面,围绕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需求,线上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专区、线下设立专窗,探索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报建,扎实推进“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高效开工一件事”,通过数据共享和并联办理实现申请材料平均压减40%、办理环节压减30%,有关做法多次获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刊发推广。

  在要素保障方面,聚焦稳定就业形势、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HR服务专员”机制,打造“工作专班+工作小组+服务专员”人力资源服务体系,通过线上沟通与“吹哨报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落实+诉求解决+协调联络”的全方位服务保障。截至目前,依托“HR服务专员”机制统一发布人社政策和服务信息39期,市县两级共推送政策信息19.9万条次,共为1517家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9033个,帮助949家企业引进人才5950人,帮助1320家企业解决问题1638个。

  在科创支持方面,大力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绘制“企业技术、人才、平台需求”和“高校院所优势学科、技术成果”两张清单,征集发布需求信息1000余项、成果2000余项;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创新“线上实时图谱、线下精准对接”模式,今年以来对接高校院所85家,开展人才科技对接周等高层次产学研对接活动25次,与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院大所签约共建创新载体20余家。

  在政策服务方面,成功争创全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明确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打通省市政策兑现平台,目前济宁市正按照试点要求,进一步细化梳理惠企政策适用对象、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申报流程等颗粒要素,改造升级“惠企通”平台功能,加快打通“申请—审核—兑付”线上闭环,不断提升惠企政策“即申即享”率和“免申即享”率。

  在规范监管方面,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加强对涉企执法检查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市县乡三级联动和部门联合,加快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创新打造事前行政指导、事中柔性执法、事后信用修复,经济影响评估贯穿始终的三位一体“执法+服务”新模式,推动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同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服务企业“主场优势”,紧密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创新搭建服务平台,厚植“重商亲商”社会氛围,推动办事更便捷、诉求快解决,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济宁市将坚决贯彻好国家和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深化“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更大力度推进流程再造,更大力度推进数字赋能,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更大力度推进作风转变,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整体质效,全力打造服务效能更高、综合成本更低、群众和企业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今年以来,济宁市司法局在规范涉企检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济宁市围绕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需求,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梁山县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稀土产业发展上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高新区作为济宁市企业的密集区,有哪些创新性举措助力企业安心发展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