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海洋,对潍坊意味着什么?

2025-01-10 17:06:1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10日讯(记者 王明玉)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无疑是潍坊最新发展定位中的高光亮点。

  2024年12月19日,潍坊举行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真正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认识海洋、看待海洋、利用海洋,坚定向海图强、奋力经略海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海洋强市。

  透过这场会,潍坊对外释放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磅信号。那浩瀚海洋,究竟对潍坊意味着什么?

  助力潍坊迈向“万亿之城”的一大增量

  作为山东省经济体量排名第四的强市,潍坊一直被寄予厚望,是山东省内下一个GDP破万亿的“种子选手”。

  不过,我们要看到,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是在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转向质的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潍坊近两年一直聚焦“一七五一”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以“七个加力突破”和“五个加快提升”为抓手加力奋进的根本原因。

  因为只有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教创新赋能、项目建设助力、双招双引加持、改革开放引领等诸多有力措施,才能进一步激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才能在保持经济总量的增长下,聚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也正是因为遵循了“把握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这一经济发展规律,潍坊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较前两年发生巨大变化,再次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来。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潍坊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839.7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在全省GDP过5000亿元的地市中排名第一。

  “不畏浮云遮望眼”。经济运行不会总是风和日丽,也会有浮云飘过甚至是风霜雨雪。特别是在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的背景下,潍坊的发展要拨云见日、登高望远,就必须在稳住全市各产业基本盘的情况下,发力增量产业来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便成为潍坊的一个关键选择。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振兴海洋特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更重要的是,海洋经济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拉动力大,辐射面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这一点,我们从潍坊的近邻青岛和烟台身上可以发现端倪。

  据记者了解,最近五年,青岛海洋总产值从2019年的3370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5181.3亿元,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9.3%提升至32.9%;烟台海洋总产值从2019年的1800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500亿元,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3.6%提升至25%。

  可以说,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青岛和烟台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烟台,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力助力了其2023年GDP突破万亿元。

  与烟台相比,潍坊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从海洋经济发展的数据来看,潍坊海洋经济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2023年,潍坊全市实现海洋总产值1596.8亿元,较烟台2500亿元的产值规模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是为什么潍坊在此次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海洋越来越成为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正因为看到了海洋经济在未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增量作用,潍坊在此关键时刻对海洋经济建设进行了高规格安排部署,提出要向海洋要生产力、求增长点,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相信,随着潍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确定的“五大行动”加速落地,潍坊海洋经济必将迎来一波快速增长。届时,潍坊必将成长为环渤海区域性海洋经济中心,必将成长为莱州湾畔一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明星城市,必将加速成长为山东省第四座GDP过万亿的经济强市。

  助力潍坊优化产业结构的一大动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力布局新兴产业,倾力打造未来产业,培育更多引领性、竞争力强的地标性产业,努力让新动能成为推动潍坊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当前潍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海洋经济被寄以厚望。

  数据显示,最近五年,潍坊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113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596.8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19.9%提升至2023年的21%。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海洋生产总值更是实现了1271.7亿元好成绩,在继续稳健增长的同时,正进一步成为潍坊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经济在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比如,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潍坊依托北部沿海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布局海洋新能源。通过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先后建设了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3个总装机容量430万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项目;13个总装机容量608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依托这些重大新能源项目,潍坊成为全省第一个“千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城市”。不仅带来了全市能源结构的巨大改变,而且海洋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

  再比如,潍坊昌邑市聚力海洋种业技术攻关,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成功攻克对虾、单环刺螠、半滑舌鳎人工繁育技术攻关,精心选育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3号”和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等一批新品种,以优良种苗为带动,推动潍坊北部沿海形成了海参生态养殖、浅海阀式扇贝养殖、工厂化养殖、滩涂贝类增养殖四大渔业发展基地。

  海洋种业的聚力攻关,不仅解决了我国部分渔业资源的“卡脖子”难题,而且对全市海洋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昌邑邦普种业成功攻克南美白对虾品种选育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海洋渔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潍坊市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大力实施产业、园区、项目“三大工程”,强化开放、科技、生态“三大赋能”,奋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其通过实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先后发起两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着重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促进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截至目前,潍坊市已经形成了海洋动力装备、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文化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七大优势产业,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日渐在潍坊崛起。

  相信,随着潍坊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涌现出一批新业态,助力全市产业结构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相信,随着潍坊海洋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海洋经济将成为拉动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助力潍坊更好连通世界的一扇大门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潍坊在全国、全省经济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这里是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海陆空八方通衢,经贸网络覆盖全国及海外218个国家和地区;这里是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里是山东城市群连接华北、华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其不仅是连通山东半岛与京津冀的重要节点,而且是联系环渤海与长三角两个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着力点。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成为潍坊聚焦大循环、双循环,紧跟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一大优势,也为潍坊好品走向全国、流通全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潍坊大力挺近深蓝,向海图强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潍坊港的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潍坊更好地连通世界创造了条件。

  作为对外开放和外贸进出口的最前沿,港口连接着上下游数以万计的外贸企业和市场,向外界展示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展示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与气质。

  潍坊港自建成以来,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不断完善的航线,成功开通集装箱航线17条,其中外贸航线5条,同时还开通了6条杂货班轮外贸航线,已成功构筑起了涵盖国内沿海和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航贸网络。一个以潍坊为基点,覆盖环渤海内陆地区的国际物流十字大通道已经成型。

  依托潍坊港连通世界的优势,潍坊对外合作、交流、贸易的触角不断延伸,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容。更重要的是,潍坊好品、潍坊制造、潍坊文化等各种各样的潍坊元素通过潍坊港的一条条航线更加便捷地走出国门,融入全球。

  数据显示,近年来,潍坊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货物吞吐量较2019年增长了4.7倍,集装箱量增长了5.5倍。潍坊港以高效的物流效率为全市外贸进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潍坊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世界各地经济体实现无缝对接创造了条件。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潍坊港正通过零碳港口建设方案,在节能减排、提高效能、保障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绿色智慧港口建设上打造全国标杆;潍坊港正通过不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服务能力、高水准航道建设,吸引众多现代产业和经贸要素向潍坊集聚;潍坊港正瞄准港城融合、向海而兴,加快航道、泊位、堆场改造、疏港铁路等项目建设,为潍坊更好融入世界开启一扇大门。

  浩瀚海洋蕴藏着无限机遇。

  可以预见,随着潍坊挺近深蓝、经略海洋战略的深入实施,潍坊海洋产业必将迎来高速、高质发展。届时,繁荣的海洋经济、健康的海洋生态、美丽的潍坊海湾、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必将成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力。而依海而立、向海而兴的潍坊,也必将因海洋实现更加精彩地蝶变。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