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挖到宝了”!文博会山东展区现场开“考”
鲁网5月23日讯 在深圳文博会居然能当上“考古队长”?当千年汉墓遇上数字科技,当考古现场化作互动课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秘拉开帷幕!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山东展区以“数智文博 化成天下”为主题,打造步步有惊喜的沉浸式互动新体验,全面展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其中,“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时空传送门”将带你亲手挖开中国最大的“黄肠题凑”墓,“摸”到2000年前的帝王级木椁纹路,一起解锁“海岱考古”新玩法!
硬核山东
将考古现场“搬”进文博会
作为考古界顶流天团,山东又双叒放大招了。这次直接把定陶王陵汉墓考古现场“打包”搬进了深圳文博会!
定陶王墓地(王陵)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地下文物资源丰厚。万载风沙,沧海桑田。从章丘城子崖的发现和发掘开始至今,山东考古工作历经百年。新时代,山东着力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海岱考古”品牌跃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目前,山东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次。
定陶王墓地(王陵)出土文物
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好的汉代“黄肠题凑”墓,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木质文物近15000件、文字陶砖30000块,出土文字总量超过110万字,是研究西汉帝陵葬制的唯一实体标本。
“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时空传送门”为定陶王陵M2汉墓考古项目的数字化体验形式,以全国最大汉代黄肠题凑墓为蓝本,将在现场打造集模拟发掘、考古解密、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互动空间,带领观众解码西汉帝陵的神秘面纱。
百年考古不是挖宝探险,而是一代代考古人的“寻根守护战”。通过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历史文物焕发生机,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海岱考古”正实现考古事业从田野发掘到公众体验的硬核转化。
沉浸式体验
每个人都是“考古主角”
身处深圳文博会现场,无需前往山东,就能看见2000年前的帝王级墓室。亲手解密“黄肠题凑”木椁连虫蛀痕迹、风化斑点都高清复刻,考古学家耗时N年才搞定的发掘数据全藏在这个“时空传送门”里!
“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时空传送门”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考古现场多维交互系统。依托各专业人才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耗时数年完成墓室高精度数据采集,硬生生把792平方米的墓葬“压缩”成能揣进展厅的“数字盲盒”。
项目依托采集的古墓发掘数据,通过数字复原与裸眼3D技术,动态重塑复原定陶王陵M2黄肠题凑墓的实际场景。同时,依据相关图文影像、文献史料、考古研究、推演构想场景,将考古发现、资料整理、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学习体验。
以前觉得考古是专家的事儿,现在发现普通人也能玩得超嗨。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观众仿佛亲临考古现场,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文物和遗址,并与之自然互动,甚至还能模拟考古挖掘过程。将曾经高深莫测的考古研究,化作触手可及的“可感”体验。现场还有定陶王陵文创,全是文物同款纹样,等你带回家!
从史前石器到汉代王陵,山东这次让高冷的考古学彻底“破圈”——曾经藏在深闺的文化遗产,现在变成了能摸、能玩、能带走的“文化盲盒”;那些写在文献里的晦涩知识,也化作了触手可及的趣味体验。
当别人还在漫目的闲逛时,你已经在文博会“挖”出了2000年前的帝王密码,这种体验感谁能拒绝?!(本网记者)
- AI舌诊、机械臂SPA!看山东展区玩转中医药文化2025-05-23
- 机器人咖啡拉花、AR随身巨幕……在文博会山东展区,解锁智慧生活新体验2025-05-23
- 华表奖首次出京缘何偏爱山东?答案就藏在文博会山东展区里2025-05-23
- 山东:“好房子”建设托起市民“好生活”2025-05-18
- 祝贺!山东10人获评“全国自强模范”2025-05-18
- 减重这件小事①丨古代山东人的瘦身密码2025-05-17
- 政策赋能文创创新 状元文脉助力逐梦 山东省图书馆推出考试季文创产品彰显文化传承新活力2025-05-12
- 山东税务开展“诚信纳税护航特色行业发展”媒体税务行活动2025-05-08
- 山东气象台继续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2025-05-08
- 林武在聊城调研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