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19专题 > 我爱这片蓝色国土 > 首页焦点 > 正文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盐碱地上长出万亩生态林

2019-07-16 10:4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楼前,“热爱森林 造福人类”八个大字赫然在目。游客或许不会懂,这家日照境内唯一挂4A的景区,为何拿这八字当门头?而“森林”二字背后的故事,大沙洼林场人懂,老一辈日照人懂。

  鲁网716日讯 (见习记者 王冰姿)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楼前,“热爱森林 造福人类”八个大字赫然在目。游客或许不会懂,这家日照境内唯一挂4A的景区,为何拿这八字当门头?而“森林”二字背后的故事,大沙洼林场人懂,老一辈日照人懂。

5d77067467a9ff68301030c14b78106

  据悉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大沙洼林场。上世纪60年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大沙洼有三宝,飞沙、海雾和小咬。寥寥数字,诉说着这里的环境之恶劣:沙飞风动,不带纱帽根本没法行走;庄稼常年受海雾侵袭,几乎颗粒无收;低洼潮湿,环境恶劣,各种小咬滋生。

  1960年,国家吹响沿海植树造林号角。在盐碱滩上植树?这听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的日照人没有犹豫丝毫。据郑培宏介绍,时任日照县委县政府领导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成立国营日照县大沙洼林场,带领机关干部、人民群众投身艰苦环境中,开始了筚路蓝缕的造绿之旅。

  在盐碱地上种树无先例,种下的苗子一触碰到盐碱土就渍死了。“没有经验只能用笨法子,一种一种的试,死了再换上新的,这个树种不行,就换那种。”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试验过二十余种树种,耐盐碱的日本黑松脱颖而出,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上,种下了第一抹新绿。 

微信图片_20190716022010

  连续多年,大沙洼第一批播绿人以黑松为主,建设了8000多亩人工海防林带。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固住了海沙,挡住了海雾,保护了几万亩农田稳产,就连小咬也少了。

  1977年,年仅18岁的郑培宏来到林场参加工作。他回忆,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领取蓑衣、斗笠、水鞋,从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守林生涯。

  守林的日子是枯燥难熬的。那段没有电视、电灯的岁月,更让他们对盐滩上的一棵棵树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感情。在巡查中,他发现,地势低洼,大雨过后产生大量积水,刚栽上不久的黑松成片成片的死掉,于是慢慢摸索出了台田造林法,巧妙挖沟将海水滤出去、碱挤出去,树木得以健康成活。

  那时候,人们说“大沙洼林场的人,不如村里百姓家的一个菜篮子”。说的就是一到下雨天,老百姓都会爱惜自己家的菜篮子,收到屋檐下。而大沙洼林场的人,却只顾往外跑。郑培宏告诉记者,也就在一场一场的大雨中,他们摸索出了一脚松,一个人在前面用铁锨坑,放上树苗,后面跟着的人一脚把土踏实,就种好了,效率和成活率都高。

  雨天、每月涨大潮的日子,保坝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场恶战。他们抬起一筐一筐的沙子,装到小推车上,在南北长达7公里的海岸线上,筑起人工DIY版的防潮堤,保护着岸上的千万棵“树宝宝”。 

db6ebcb824ce2b77ab0cd39a11a7054

  森林公园的水杉林高耸入云,映衬着远处的蓝天白云,让游客心旷神怡。郑培宏说,70年代末,省里组织技术人员到南京林业学校培训,带回来了75颗水杉苗子,他们如获至宝,精心育苗繁殖,如今最早一批水杉已经长到了胸径80cm2001年,他们又从江苏东海县5分钱一颗,买回来68000棵水杉树苗,经过了近20年的养育,当初小指头肚粗的苗子,已然成为森林公园最吸引人的景观。

  如今,森林公园的旅游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以林促游,以游养林,近年来林场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400多万元反哺于林业。经过多年建设,林场的植物种类达到300多种,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水杉林地。为人们创造了优美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环境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气候条件。 

  为提升林场建设水平,他们还积极开展海防林改造实验,创造性地进行“林中造林,树下栽树”,通过换土移植雪松、木槿、蜀桧、淡竹等30个树种进行试种,打破了“宁在人下为人,不在树下栽树”的旧俗。这项公园创造出的技术项目,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之一。而这一技术实施的资金,也是来自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

  再入盛夏时节,走在这片黄金海岸线上,风过处松涛阵阵,呼吸间草木清新,这片距海仅有五十余米的日照海滨万亩生态林,已然成为日照的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到:
./W0201907164013282424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