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19专题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焦点新闻 > 正文

“特来电”激发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动能”

2019-12-04 15:5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9月份,“超级智能充电弓”在上海外滩正式启用,这是由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世界首创的智能充电设备,其大功率快充、智能化控制、无人化操作等技术的突破掀起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高峰,也刷新了山东在现代能源发展领域的新高度。

  鲁网12月4日讯(记者 黄钰淇)今年9月份,“超级智能充电弓”在上海外滩正式启用,这是由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世界首创的智能充电设备,其大功率快充、智能化控制、无人化操作等技术的突破掀起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高峰,也刷新了山东在现代能源发展领域的新高度。 

  在青岛,特来电颠覆传统充电桩理念,大胆迈向新型智能化充电领域,为自动驾驶提供完美解决方案,同时又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储能装备适时反哺国家电网。 

  特来电将一个个独立的充电终端通过物理连接和智能调控形成充电网,充电网则通过数据信息的提取传输能力,打通车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壁垒,形成新能源和新交通双向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打造了全国最大、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生态云平台。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充电正以崭新面孔在山东掀起又一次浪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近年来,山东在能源领域不断激发“新动能”,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2018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规划》涵盖新能源汽车、核电、智能电网及储能、热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可燃冰、海洋能等领域。《规划》指出,新能源汽车、核电、智能电网及储能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基础性产业,要把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内容。 

  早在2017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就已达到1100亿元左右。太阳能光热产业稳居全国首位,形成了济南、德州、东营等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海阳核电项目建设,烟台已初步建立了集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核电产业体系,拥有莱山、海阳两个省级核电工业园区和30多家核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占全省核电装备产值90%的市场份额。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提高到18%左右”。 

  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曾说,“电动化、新能源化已经成为汽车的发展趋势,按照车联网理念,电动汽车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其从原来的交通属性变化成为承载大数据新的智能载体,也能够成为移动的储能设备,可通过充电网、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来反哺国家电网。” 

  目前,全国累计销售纯电动汽车300万台,其中高达70%的新能源车主注册了特来电APP。截至11月28日,特来电已覆盖332所城市,实现总充电量超35亿度。山东企业以一己之力实现碳减排358万吨,累计节油超过15亿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仅仅是山东激发现代能源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在山东,充当着大国能源转型升级“路由器”功能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将风能、光能、水能等新能源汇聚、并网、调度,并输送到千家万户。作为世界最大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特锐德在全国铁路市场上占有率超70%,全国每新建一条铁路,每两公里就有一台特锐德箱变产品。其“模块化智能预制舱”更是引领全球新能源风电、光伏的建站潮流,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未来,一个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新能源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山东”指日可待,逐步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创造”转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王丽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