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19专题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聚焦齐鲁 > 正文

让创新成为山东制造业的“底色”

2019-12-02 20:0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897年德国租借青岛,为开采山东境内资源,从1899年开始修建“胶济铁路”,到1904年建成通车,沿路经过青岛、潍坊、淄博、济南,成为整个山东的交通大动脉。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肖林
   1897年德国租借青岛,为开采山东境内资源,从1899年开始修建“胶济铁路”,到1904年建成通车,沿路经过青岛、潍坊、淄博、济南,成为整个山东的交通大动脉。

这条铁路,让青岛在短短十几年,成为近代山东的现代化城市,促使济南主动开埠,设“特区”,决意要与德国“相维相制”,也让淄博、潍坊搭上发展的便车。胶济铁路的开通,对山东境内矿产资源的开采,让山东从二十世纪初便被涂抹了制造业发展的“底色”。

这一历史的渊源,深刻影响了山东二十世纪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工业基础薄弱到现在,山东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种类的工业大省,110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2018年,山东省工业增加值升至2889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比1978年增长265倍。

不过,相对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山东创新能力并没有与工业的快速增长相匹配。

据2017年10月,由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显示,山东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创新能力的第二梯度,而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创新能力第一梯度。
“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科技创新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的“耐力”,如何为山东经济发展输入“鲜活力”,成为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落地之后,山东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作为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比北上广江浙,“互联网+”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是“显性”,比如微信、支付宝、滴滴、美团等等。而对工业大省的山东而言,创新所带给人的感知却没有那么明显。

这也造成了外界对山东“看上去发展落后”的认知。显然,这样的认知有失偏颇,也是对山东了解的不充分。比如,去年10月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大桥,便能看到3家山东企业的身影。

再比如国产大飞机、国产航母,亦能看到山东制造企业的身影;代表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最高水平的“蓝鲸一号”,也是由山东烟台的公司制造;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浪潮服务器销量全球前三、中国第一;除此之外,在众多行业,山东还有领衔亚洲乃至全球的“隐形冠军”……

相比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山东企业更多与“国之重器”相关联,这些“国之重器”。构成了“中国崛起”,甚至人类探索未知的“一丝一毫”“一砖一瓦”,这些山东制造,才是让山东“看上去发展落后”,却是“走在前列”的“家底”与底气。

恰如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曾提出,“山东有自身的优劣势,不必要盲从北京、江浙一骑绝尘的互联网产业,只要最基本的制造业能够做扎实,同样有很强劲的发展态势”。

不过,儒家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自知”,让山东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发展现状,从2018年初开始,关于山东“急了”“焦虑了”的爆款文章相继推出,其实这种“忧患意识”山东自古有之。

2018年10月,山东出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规划中提到山东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高端品种少,产业层次低”“创新体系不健全,高端人才短缺”“布局分散,同质化趋势严重”,这些精准的认知,也成了山东制造业后续的行动指南。

2019年4月,山东发布《山东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南(试行)》,截至目前,山东已共认定8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是高性能医疗器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业互联网、高性能轮胎制造、智能农业装备、软磁复合材料及应用、高端智能家电、海洋药物。

2019年5月,山东出台全国首个“智能+”省级政府文件,《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促进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快成长、上规模”;促进五大传统产业集群,“提层次、强实力”,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019年5月,山东公布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共148家。名单共分为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15大领域,海信集团、山东豪迈、青岛明月海藻等148家企业上榜。

……

从2018年4月发布《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开始,山东对制造业,特别“创新”的要求与期盼,更有针对性、目标性。曾有评论指出,山东是一个“低配版”的德国。“德国制造”,让全球为之“迷恋”。因此,未来山东的发展,制造业将成为山东行走中国,行走全球的最有力支撑,所以,即便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山东,无需“妄自菲薄”。

在山东出台的高端制造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沿胶济和京沪铁路沿线的城市,建成10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同联动的高端装备产业带……

胶济铁路,在110年之后,再次重提,相比晚清的被迫开埠发展,如今的山东则是重塑。如果说那时的山东是被动融入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未来的2025年,山东制造业将以“创新”的底色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中国对山东的期许,也是山东“实力”的使然。


责任编辑:黄钰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