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21专题 > 2021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 峰会资讯 > 正文

破圈实体经济,烟台不移“愚公之志”

2021-07-16 09:4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不断挑战深海,始终站立潮头”,这是变幻莫测的海洋赋予渔民的特质。当渤海的寒湿气流与太平洋的温暖季风,南北贯穿齐鲁大地的胶东地区,仙境海岸烟台便具有这种地域标签。

  鲁网7月16日讯 “不断挑战深海,始终站立潮头”,这是变幻莫测的海洋赋予渔民的特质。当渤海的寒湿气流与太平洋的温暖季风,南北贯穿齐鲁大地的胶东地区,仙境海岸烟台便具有这种地域标签。 

  透视烟台实体经济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其通过矢志创新一次次破圈,在诸多领域树立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不断垒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GDP数十年稳居山东前三甲,辖内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全省第一,近年来在制造业、化工业、航天产业等方面多次占据头名位置……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烟台实体经济频频破圈的动力,则是咬定目标不放松、矢志不移搞创新的新时代“愚公精神”。7月15日,2021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由烟台举办的“烟台-跨国公司产业链合作对接会”也将举行,美国戴尔、德国拜耳、新加坡福克斯纸业等跨国公司的68名大咖受邀参加活动,与烟台探讨实业领域进一步的合作。 

    

  实体经济“巨鲸”样板 

  截至2020年底,烟台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今年2月4日,万华化学总市值曾达到4000.36亿元,在山东230余家上市企业中牢牢占据着榜首位置。 

  上世纪90年代末,众人从那间仅生产合成革及其原料的地方老厂门前走过时,谁会想到,这家传统国企有朝一日会一跃成为全国化工行业龙头企业。 

  1996年,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资本的热潮涌入这座海滨城市。闻风知雨近,1998年经股份制改革,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万华化学对原有体制进行重构,明确了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在随后的20余年里,万华化学一边自我革命,一边进行技术创新。从2002年10月在跨国公司竞争压力下拿出完整的年产16万吨MDI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能力,到逐渐全国知名,再到全球布局,最终成为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MDI供应商,其股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2016年以来从最低点的4.63元涨至最高148.88元。 

  如今,那家风雨中飘摇的国企,已经成长为构建出起聚氨酯系列、石化系列、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的行业“巨鲸”,并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着眼未来50年的化学材料需求,做国内还没有做的核心技术,为未来的国际竞争做准备。”或许正因如此,万华化学方可在资本市场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立下“愚公志”勇站新潮头 

  实业起家,由小做大,万华化学的蝶变之路,既是烟台实体经济发展的优质样本,也为烟台其它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样板。 

  2004年中小板创立之前,国内资本市场主要是大型国企的舞台,那一年,以优质民营企业为主的烟台只有8家上市企业,省内排名仅在第四位。 

  但当烟台众多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借助中小板、创业板雨后春笋般在资本市场中生根,烟台实现了逆袭。2012年底,烟台境内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7家,在境内上市企业数量方面,烟台成为了全省第一,如今更是达到了51家上市企业,2020年总营收突破3000亿元。 

  人们不禁会问,烟台实业缘何在资本市场中一直如此活跃?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矢志不移、久久为功的新时代愚公精神。透视近年来烟台实体经济的发展,便是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愚公之志”:数十年如一日的科技投入,2020年仅万华化学研发投入就达20.4亿元;15项改革攻坚全域延伸,烟台累计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89项,其中国家级150项;万华混改经验、海洋牧场发展模式等一系列自主改、大胆试的改革探索在全国推广。 

  2020年3月1日,山东省第一部民营经济地方性法规《烟台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开始施行。其中明确提出,市、县(市、区)政府应当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的工作,引导、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020年烟台完成个转企200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52户、累计4696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新增431户、累计2180户;新增4家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达到51家,新增上市后备资源入库企业19家,入库企业总数141家。 

  烟台,通过一次次破圈,不断垒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烟台,正进入历史上改革领域最广、力度最大的新时期”,烟台人如是形容自己城市所处的历史阶段。 

    

  实体经济迈向更高端 

  在传统工业、区域资本不断垒筑高地的同时,烟台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卓著。 

  202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烟台“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3%,比上年提高 7.3个百分点。 

  并且有数字表明,烟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7.4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8.9%,生物产业增长2%,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6.6%,新能源产业增长4.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4.77%。 

  如今,占市场主体总量98.4%的烟台民营经济正茁壮成长,化工、医药、航天等产业龙头频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双重重大机遇叠加。站在深海向更深处瞭望,烟台又将如何让各方彼此间发生互利共赢、齐头并进的化学反应? 

  此前,山东省副省长、烟台市委书记傅明先到海阳、莱阳、莱州、栖霞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积极培育发展海工装备、航空航天、食品加工、汽车制造、海洋牧场、新能源等特色产业。” 

  国内首个海上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海阳市“崭露峥嵘”,3个百亿级航天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2个产业集群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材料、高端化工、海洋牧场、医药健康4个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库;绿叶产业园、石药生物医药产业园、荣昌生物医药园3个百亿园区加速形成……各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烟台实体经济正在挑战下一片“深海”。 (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森
分享到:
./W0202107165263573567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