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要有自己的“本山集团”

2012-02-22 08:24:13 来源:山东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省应建一个有实力的品牌演出集团(资料片) 记者 潘炳 摄

  昨天上午,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18位委员就不同问题建言献策。委员语言简洁干练,没有虚话套话。 记者 杨芳 朱彩玲 王赟

  民建山东省委:

  我省得建实力品牌演出集团

  现状:很多人都喜欢赵本山的小品,喜欢刘老根大舞台。民建山东省委调研发现,去年山东演出收入7000多万元,一个本山集团演出收入竟高达1.48亿,是我们的两倍还多。我省能否也打造一个像“本山集团”这样的演艺公司?

  民建山东省委调研后发现,我省目前有县级以上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平均每年演出约2万场,观众2500万余人次,演出收入7000多万元。辽宁省仅一个“本山集团”,演出收入竟高达1.48亿!不仅如此,山东演艺市场与许多省市相比要“平静”得多。

  目前,我省演艺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国有演出单位单打独斗,低价竞争,独立运营,平均每场演出收入仅3500元左右。演出产品对消费者引导不足,往往通俗歌星演唱会火爆而戏曲民族艺术冷落;农村庙会集市演出人潮涌动而专业剧场冷清;30岁以下的是演出消费的主要人群,30岁以上的现场观看演出相对较少;很多人习惯于赠票或送票看演出,真正愿意花钱买票看演出的相对较少。此外,我省还没有一个有实力的品牌演出集团。

  民建山东省委:我省应打造演艺精品,形成适应群众文化需求、市场占有率高、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文化演艺精品。完善演艺市场建设,成立剧院、博物馆、出版发行、影院、影视产业五大联盟,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与服务,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鼓励专业演出中介,做足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定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曲目,打通演艺资源与演出平台联通渠道。政府资金转向演出要素补助,在剧目创作上,政府可采取招标投标、以奖代补、贴息补助等办法允许国有和民办演艺单位参与。此外,还要建立灵活包容的用人机制和多样化的人才通道,加速人才流动,推出符合文化演艺企业特点的金融工具,破解演艺事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