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乡村文明行动”才能形成农村社区的凝聚力

2012-09-14 01:37:0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网评论员 郇志君

  当今社会,乡村外出打工人员逐渐增多,其中不少人在见识到城市的繁华景象之后,都不自觉地心生向往。笔者曾经采访过这样的一家人,他们举家带口从农村来到城市,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因识字不多又没有一技之长,全家人只能依靠拾取垃圾为生。可即便如此,这家人还是坚定地留在城市边缘地带。男主人告诉笔者,在城市里即便享受不到文明生活,但“花红酒绿”还能让人产生畅想,而破旧的家乡,他已经感觉不到任何“归属感”。

  这是个“个案”,但它无疑代表了一部分农民工们的心声:宁愿当城市的“凤尾”,也不要在农村做“鸡头”,这表明部分农村社区缺少凝聚力、向心力,群众无法在自己的家乡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但是在日照市莒县岳家村,笔者却看到了另一番场景。这里,二层、三层联体别墅楼和沿街商住两用楼林立而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省级规范化中心幼儿园、设施齐备的文化广场让人仿佛置身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中。岳家村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里从2011年起开始进行“乡村文明行动”,先后办起了东旺食品、东兴塑料、诚凯制衣等10多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们不出家门都当上了工人。此外,他们还经常开展业余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还有“送戏下乡”等文体活动,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因为生活条件优异,精神生活富足,岳家村很多农民放弃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务农或是在乡镇企业做工。社区归属感自然而然地形成起来。

  一边是因为家乡生活困苦,没有“归属感”,宁愿在外漂泊流浪;一边是因为社区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而留在社区,两者的反差可以看出,“乡村文明行动”使农村社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社区凝聚力一旦形成,全体村民就会被拧成一股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部想着群众,群众想着集体,互帮互助,一条富裕之路怎会难以开拓。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 坚持“乡村文明行动”形成凝聚力,使农村社区得以发展,而随着农村社区发展壮大,又能更好地支持“乡村文明行动”,如此良性循环,怎能不叫人欣喜。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