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写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倒计时一周年之际

2012-09-28 09:40:53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报记者 郭世锋

  (一)全运赛场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足迹尚未消弭,五湖四海纷至沓来的悠扬丝竹之声已宛至堂前。

  2013年金秋时节,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行。继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亿万国人的目光将再次聚焦齐鲁大地。

  彼时彼刻,凝结着艺术家创作热情和艺术灵感的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将闪亮登场,众多文明成果接受人民的检阅、等待大众的品尝。从泉水之都到黄海之滨,从泰山脚下到孔孟故里,交织着悠久历史和现代活力的礼仪之邦,必将展现出文化的巨大活力和勃勃生机。

  情定齐鲁,绝非巧合。在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征程中,山东越来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主动。取得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和2013年中国艺术节两大重要国内盛事的主办权,这是山东勇立潮头、主动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经过艺术节的洗礼,站在新起点上的山东,必将获得更加开放的思想、源源不绝的创意和激情洋溢的信念。

  (二)“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中国艺术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文明成果、交流建设经验、传播发展理念、管窥国民精神的平台。

  这将是艺术的盛会——— 各类演出展览活动云集,各种文化艺术作品荟萃,集中展现中国文艺工作者杰出的创作才华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这将是人民的节日——— 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雅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置身缤彩纷呈的“艺术圣殿”,尽情徜徉,悠哉乐哉;来自全国的名导、名角、名家、名剧将走进工厂、学校、部队,走上街头和广场,与热爱艺术的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这还将是一次艺术探索与创新的集中汇演——— 艺术节上不但有文艺演出、有角色互动,还有产权交易,不论是国有艺术团体还是市场化团体、民营艺术表演团体,都在这个盛大节日中一展风采、共谋发展。

  近水楼台先得月。抓住机会展示成果、展现风采,东道主山东尤其是省会济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波澜壮阔,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2600余年的建城史,素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美誉,是象征中华文明重要起源的史前文明——— 龙山文化发祥地和发现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新时期山东及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三)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星光灿烂的艺术成就,在不断满足着人类精神需求的同时,也无不与经济、政治相环相扣、激生涟漪,并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恩格斯曾说,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也反复强调,文艺事业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山东坚持统筹谋划经济文化发展,2010年在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把建设文化强省摆在与建设经济强省同等重要的位置。济南也是如此,提出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

  从2006年开始,山东连续举办了4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作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推手。今年上半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232亿元,占GDP比重的5.11%,同比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6.7亿元,同比增长21.7%。2011年,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300.44亿元,占GDP比重6.82%,增幅达到13.5%,高于GDP增速。2011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位列第七,在全省位列第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是有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才呈现出如此蓬勃的局面。

  (四)艺术,点亮心灵,启迪智慧,凝聚城市的精气神。

  前些天,济南王府池子像往常一样聚满了人,游泳的、戏水的、游览的、卖东西的,汇聚在这一汪碧水周围。这时,一群外国人的到来,使这里又多了几分热闹。他们可不是来游泳的。只见他们从包里拿出本子,快速地在上面描画起来,泉水、人家、游泳的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他们描画的对象。

  这些人来自法国,慕名专程来济南写生,从塞纳河畔一路画到泉水之都。艺术无国界,现场的济南人尽管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很配合地充当起他们的模特来……

  作为载体,艺术能有机地连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种国际潮流,能加强人们的归属感,促进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由生存型、温饱型到小康型、享受型,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井喷”之势,消费能力增强,鉴赏水平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明显。

  山东,正在铺开自己的答卷。9000多万人民张开热情的臂膀——— 欢迎,全国人民!

  (五)山东承诺举办一届什么样的艺术节?“更具特色、更加成功”!———这样的承诺,需要举全省之力。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济南西站周边成为省会又一个黄金区域,十艺节主会场济南文化艺术中心就位于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紧张施工的济南大剧院承担着十艺节开幕式的重任。它以“岱青海蓝”为设计理念,总建设规模约50万平方米,含歌剧厅、音乐厅、多功能厅以及配套服务设施。

  今年1月11日,上任刚8天的市委主要领导冒着严寒来到大剧院工地察看十艺节重点工程进展情况,走访慰问施工人员,并强调十艺节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科学组织、顽强拼搏,强力推进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十艺节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期、确保质量、确保安全,为十艺节成功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青岛也是如此。除承办十艺节闭幕式外,青岛还需提供7个专业剧场用于十艺节演出。岛城本着务实节俭的原则,在对现有专业剧场进行普查摸底和现状分析后,决定把建设新剧场和改造旧剧场结合起来,以满足演出需求。其他承办城市也在务实节俭的前提下全面铺开场馆设施建设,为十艺节搭建一流舞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济南积极借鉴往届艺术节经验和全运会承办模式及有效做法,强化“一盘棋”思想,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广泛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各项筹备工作顺利推进。

  (六)“更具特色、更加成功”,需要集全民之智。

  “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庄严宣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到强调“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三贴近”原则、“走转改”精神……在浩荡前行的历史长河中,“为人民”的旗帜始终高扬在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

  “通过举办艺术节,为群众打造一批影响当代、传承历史、常演常新、雅俗共赏的高水平艺术精品。”文化惠民,山东掷地有声。

  “剧院已经15年没有排过原创歌剧了,所以演员们特别珍惜这次机会。”山东歌舞剧院院长肖冬所说的“机会”,是指剧院新排的大型原创歌剧《赵氏孤儿》。2011年8月,《赵氏孤儿》登台演出,这是山东省直艺术院团为迎接十艺节重点打造并第一个公演的剧目。

  2009年,我省出台了《山东舞台艺术创作规划》,要求6家省直院团和40多家市级院团排演50多台剧目。“这50多台剧目并非仅仅针对艺术节,而是借助这些剧目为老百姓进行公益性演出,让老百姓多看好戏。”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让百姓成为十艺节真正的主角,正成为山东和济南上上下下自觉的行动。

  (七)“更具特色、更加成功”,需要高举改革创新大旗。

  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发展;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局面。

  文艺复兴的思想创新,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启蒙运动的文化创新,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没有创新,深圳还是渔村;没有创新,浦东依然沉寂。

  9月20日,齐鲁传媒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在济南同时揭牌。这是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顺势而立,应运而生,立在潮头,生逢其时。”有人这样评价三大集团的组建。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发展,全面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惠民扎实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文化发展政策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强劲发展为山东、为济南实现稳中求进和转方式调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机遇就在眼前!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

  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到不断丰富适应人民需求的文化产品;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集结号。

  时下,山东和济南的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极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这次全会之后,一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将蓬勃兴起。这是最大的有利条件;

  ———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消费大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经济基础和积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要素支撑;

  ———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一些风险投资方开始把目光转向文化创意企业,许多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了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

  ——— 全国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倒逼机制,必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目前文化消费市场更加统一开放,国家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整合,为我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空间。

  山水圣人今犹在,岱青海蓝再扬帆。山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九)机遇稍纵即逝!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重大战略。面对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不能等、不能慢”。

  放眼全球——— 美国文化产业作为其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占GDP的比重达20%以上,已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日本的电视、报纸、出版以及音乐、电影等文化内涵产业规模已达15万亿日元,就业规模超过了汽车行业……

  审视国内———“文化强省”、“文化立省”、“文化立市”……我国各省市纷纷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7月15日,上海交大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梯度级差,“第一梯队”上海、北京并驾齐驱,但遥遥领先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构成的第二梯队。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文化产业如果跟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会受到影响。“鲁字号”文化产业航船,只有乘风破浪、奋起直追,才有出路。

  (十)脚步声越来越近,文化梦触手可及。

  一年后,人们盼望已久的艺术盛宴就将开启。从东海之滨到皑皑雪原,从冰封北国到椰岛南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必将把发展的愿景、美好的祝福、友谊的佳话和进步的颂歌,传向神州大地,献给全国人民。

  维克多·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纪念日的意义,在于它能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

  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倒计时一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办纪念活动,既是张开臂膀拥抱八方宾客,也是表明决心办好艺术盛会,更是冷静思索探讨未来发展。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强市迈进,路还很长———

  必须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得到弘扬。山东人民忠厚淳朴、勇敢坚韧、豁达包容、重诺守信、奋力争先、创新实干的优秀品格必须得到传承;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进一步培育壮大鲁剧、鲁版图书、齐鲁画派等品牌,创作生产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办好“贺年会”、“休闲汇”,形成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的格局;

  必须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激发文化繁荣发展活力。坚持改革、改组、改造与创新管理相结合,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必须发挥齐鲁文化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齐鲁民间传统艺术、技艺要加强挖掘整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泉水文化、海洋文化……

  梦想孕育奇迹,神州期待盛典。在近16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一幅灿烂的画卷正迎着国人关注的目光缓缓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