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一农民40万搞研发获9项专利 产品一件没卖

2012-10-23 09:11:46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点击浏览下一张

王传福制造完成的城市生态雕塑样品。记者姬生辉摄

  汶上县农民王传福痴迷发明创造,先后获得19项专利成果。为将专利转化为产品,他筹集资金40万元建工厂搞研发,虽然四处奔波推销产品,但三年来却没有卖出一件,面临破产。王传福说,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他不会放弃自己的发明梦。

  辞职回乡

  专心搞发明创造

  在汶上县郭楼镇的郝营村,43岁的王传福是个知名度颇高的人物。初中学历的他,在北京独自打拼十多年,是一家通讯公司的工程设计师,在乡亲们眼中是个“在北京站住脚”的人。2010年,他却辞掉在北京收入不菲的工作,独自搞起了发明创造,三年来王传福先后获得了19项国家专利。

  22日中午11点,在郝营村内的一所废弃的校园内,记者见到了这位中等身材、说话总是细声细语的农民发明家。

  “我从小就梦想当个发明家,闲下来就喜欢琢磨点新玩意。”王传福告诉记者,他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务农,12年前只身到北京闯荡,凭着韧劲和虚心好学的态度,成为北京一家通讯公司的工程设计师。他发现城市路灯的造型太过单一,便萌生了发明集观赏和照明于一体的城市生态雕塑的想法。2010年,他辞职返回汶上老家,用时一年的研究,先后获得19项专利成果。

  投入40万搞研发

  却无一个买家

  获得专利后,王传福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其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盈利。2010年夏天,他拿出家中多年攒下的30万元钱,并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多万,挂牌成立了福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招聘了六名工人,专门加工生产智能传媒生态雕塑。“说白了,我生产的就是太阳能照明设施,但却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照明灯。”王传福告诉记者,他的产品是太阳能新能源和文化元素的结合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适于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使用。

  在厂房外的空地上,摆放着王传福制作的三件样品,造型精美、色彩绚丽,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这是我的第一件产品,名叫鹤舞九天。”王传福笑着说,这件产品因用了石雕、陶瓷、太阳能电池板等多个零部件,制作成本高达5万元。为使产品美观实用,他修改了20多遍图纸,历时近一个月才完成。随后,他又制作了艺术数字、时尚元素等多个风格的雕塑作品并投入生产,不到一年的时间40多万元便花费殆尽。

  为了推介产品,王传福曾先后奔赴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等20多个大城市,但却没有找到一个买家。“我带着产品照片去推销,很多人都眼前一亮,认为很有创意,留下联系方式后却迟迟等不到回音。”因缺乏资金,今年年初,王传福不得不中断了工厂的运营。

  不甘心放弃

  寻求合作伙伴

  “我不支持他再搞发明了,这就是个无底洞。”妻子杨瑞菊对王传福所从事的产业并不看好。为了维持家用,夫妻二人只能四处打零工。“多年的积蓄没了,还欠亲戚朋友十多万元,却生产出一堆破铜烂铁。”杨瑞菊说。

  “我认为这些产品非常有市场前景,现在最大的困境是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王传福说,作为一种新能源产品,首先要打造的是它的知名度,只有让别人知道了才能接受,接受了才会购买,这需要一个过程。“今年想参加上海的一个园林产品博览会,但三天的场地费用却高达4.5万元,被吓退了。”王传福希望相关部门为来自民间的发明创造提供一个平台,让这些产品走入大家的视野。

  目前,王传福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寻求到一个合作伙伴,共同搞研发、生产,将他的城市智能传媒生态雕塑推向市场。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