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六一致童年 含着糖果看电影

2013-05-28 16: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28日讯(记者 王文婷)打着洗得泛白的红领巾,滚着自制的铁环,嘴里嚼着一毛钱一包的姜糖,斜背的军绿色书包里藏着西游记的黑白小人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度过童年生

  活的孩子,“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弹玻璃球、踢毽子、跳皮筋、推铁环……这些游戏陪伴着他们成长,给了他们很多乐趣和美好的回忆。而六一的电影和甜甜的糖果,给他们的童年增

  添了几分甜蜜;一度沉寂的“小人书”,再次形成了出版高潮,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含着糖果看电影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王健上的是农村小学,在那个物质还是相对匮乏的年代,六一节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便是早上六一表彰活动开完之后,含着甜甜的糖果看电影。

  “那个时候农村条件还很差,糖果和电影并不是农村孩子轻易能享受到的,所以这两项成了每年儿童节雷打不动的内容。”王健说,一般每年六一都能分到两颗糖果,电影则每年都换,

  有《地道战》、《闪闪的红星》、《平原游击队》、《桥》等。“当时也有文艺汇演的节目,不过很少。可能也是因为农村小学没那么多文艺细胞吧!无非就是独唱、合唱,很快就结束了,

  然后就集体前往哪个生产队的礼堂看电影。”

  下午的重点是游戏活动,想要更多的礼物,可以多多参加,比如猜谜语、踢毽子、推铁环、跳皮筋等,奖品有糖果、塑料尺、象皮擦等。“当时,孩子们手里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己或家长

  给做的。一根皮筋、一个铁圈,我们就能玩得很疯。当然,六一这天最开心的还是可以一整天不上课。每次活动结束,同学们都意犹未尽,之后好几个星期,都还在谈论。”

  小人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六一节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拽着父亲去买小人书了。”在某杂志社上班的徐老师说,他的童年,是在小人书的陪伴下度过的。“那个时候小人书的售价从几分钱到几角钱。别看现在不

  值钱,那个年代绝对是个很大的开支,家长也没那么多钱拿出来给孩子买书。我们的阅读就是传阅,从这家借到那家,再从那家转回这家。那时,把买来或者借来的小人书放到一个纸箱子里

  ,不少人能够收藏20本以上,遇到好的就不想还给别人。”

  “一到六一节,一大早我就缠着父亲去给我买小人书。有时候是一本,有时候是一套。大部分时候还是一本一本的买。得到一本新的小人书,再着急也不会立即就把它读完,而是找一个

  安静的地方,搬个小凳子,把书放在大凳子上,然后开始读。很快就沉浸在小人书的故事情节中去了,看完之后,再找时间看第二遍。第二天就拿着新买的书到同学之间炫耀去了。”徐老师

  回忆说,小时候的四大名著、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小人书。“小人书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我想对于每个出生在70年代的人,小人书在童年的记忆里都是刻骨铭心的。”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