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妇14年后变身青岛港开车上班保洁员

2013-08-12 22:4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贺志香和她的爱车

    鲁网8月12日讯(记者 刘梅婷)14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以改变很多,或青山依旧,亦或物是人非。而来自潍坊临朐的普通农妇贺志香,在一段心酸经历后最终“涅槃重生”——她用14年的时间,从一个连10块钱蛋糕都舍不得买的家庭妇女,成为了一名开着轿车上下班的青岛港保洁员。

    14年前,她连10块钱的蛋糕都买不起

    14年前,贺志香只有一个简单朴素的梦想:多赚钱。“那时候真没太多想法,就是想多赚钱,让生活过得好点。”在贺志香的记忆里,那是一段不愿回首的历程: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只有每年秋天才能见到一点钱,“超过一百块钱的现金都一年都见不到几次。”

    1999年,贺志香的儿子4岁,正是贪玩贪吃的年纪,同时对于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一天下午,这个小家伙忽然对电视上出现的花花绿绿的奶油蛋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哭闹着想让贺志香给他买一块蛋糕。一向勤俭持家的贺志香咬咬牙,揣上5块钱骑着自行车前往几公里之外的镇上,想给儿子买一块蛋糕“尝尝鲜”。

    “到了人家那里一问才知道,最便宜的奶油蛋糕也得10块钱一块。”无奈之下,贺志香只好空手而归,坐在家门槛上的儿子见妈妈空手而归,开始哭闹,而贺志香也抱着孩子哭:“10块钱,搁当时也不是小数,顶家里半个月开销了,我也很难受。”

    赚钱,赚钱,赚钱,然后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贺志香一家14年前的梦想。为了赚钱,丈夫开始外出打工,但是每次打工似乎总是“运气不好”:要么被拖欠工资,要么就是老板忽然卷款而逃,去讨薪,要么空手而归,要么被毒打一顿。说到这里,贺志香忽然叹口气:“咱农村人,实在,老觉得只要努力付出就能得到,但是那几年,真努力了,俺对象一个人干俩人的活,到头来还是拖着不给发工资。”

    14年后,她成为开着轿车上班的保洁员

    贺志香一家命运的转变,开始于2000年前后,丈夫郎丰伍进入青岛港打工。“那时候是以农民工身份来的,打了两年工,发现青岛港真不错,从来都不拖欠工资。”这是贺志香对于青岛港的第一印象。

    2001年,贺志香带着儿子随丈夫一起也到了青岛港。一开始暂时住在一个只有7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盏煤油灯,这是当时家里的全部家当。贺志香也曾在青岛当地的制衣厂打过工,但是收入菲薄,每个月只有100块钱的收入:“后来厂子倒闭了,又陆续干了一些其他活,但是收入还是不高。”加上孩子在青岛当地开始上学,这一切让主管家里“财政大权”的贺志香倍感压力。

    在青岛港,对于表现优秀的农民工一直有一系列的“照顾政策”:例如可以将优秀农民工的家属特招入港。因此,在2006年,靠着丈夫的“优秀表现”,贺志香进入了青岛港,成为了青岛港前港公司生活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保洁员。

    “来工作之前,俺对象就给我说了一个理儿,他说在青岛港,只要你老实干活,绝对不吃亏。”于是,做保洁员的贺志香开始拼命工作,而一家人的收入也开始增多:“现在,俺一个月2000多块钱,俺对象一个月8000多,这是净到手的,还不算五险一金和其他福利。”

    收入的增加,也让贺志香一家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贺志香和丈夫在黄岛买了一套58平米的新房;2009年,两口子卖掉那所小房,添钱换了一套139平米的大房;刚刚在去年,贺志香家还购置了一辆白色轿车。如今在青岛港前港公司,贺志香也算是一个“亮点”:每天一早,她都会驾驶着自己的车进公司,然后换上保洁员的衣服去打扫卫生、洗刷厕所。“跟做梦一样。”贺志香对记者说道:“真的跟做梦一样。”此时的她,依然穿着青岛港保洁员的制服,自信的脸庞上却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梦想:愿天下的企业能像青岛港一样按时发工资

    2012年9月,拿到驾照的贺志香开着新车回到了临朐老家。“在村里不算是轰动,但是也差不多,好多人见了我都问我;‘你自己开回来的吗?’因为俺对象没驾照。”对于同村的邻里来说,贺志香确实给了他们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当年那个因为买不起10块钱奶油蛋糕的人,如今已经是“城里人”,而且还是一个有自己房和车的城里人。

    说起自己的梦想,贺志香忽然有些激动和兴奋:“俺对象以前在好多地方打过工,吃过很多苦,俺也穷过,所以你要问俺现在的梦想,俺就一个梦想,希望全天下的老板和企业,能像青岛港一样,每个月按时给员工发工资,那点钱可能对大公司和大老板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俺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