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建港情意长 青岛港“双职工”的15年逐梦路

2013-08-14 16: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记者专访修晓燕

  鲁网8月14日讯(记者 刘梅婷)1998年7月,挥手告别了象牙塔的大学四年生活,她与丈夫一起携手来到了青岛港。在港口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共同追逐着年少时美好的愿望、共同拼搏奋斗,实现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梦想。8月2日下午,鲁网记者专访了大港公司人事部经理修晓燕,让她谈谈“双职工”逐梦15年的点点滴滴。

  员工素质提高离不开“双因素” “喝茶”得“情理兼顾”

  记者:做人力这几年,您感觉比起过去,员工在素质、学识方面有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在哪里?

  修晓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近几年员工素质的提高,因为做人力这一行接触的既多又杂,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职工说话办事水平、能力以及素质提升明显,以前的工人经常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发生,现在不一样了。

  我觉得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人才引进。过去在扶贫政策的影响下,招收的工人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现在都是从学校招过来,本科、研究生不用说,甚至还有博士生;其次,港口自身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因为口碑好了,招收人才机会才大,我们每年都会搞培训,像对中层干部以上及机关人员进行全员脱产培训,技术工人则为考工晋级、应会考试,农民工也要职称评聘,总体上,我们对人才激励是全方位的。这两方面是“双因素”,缺一不可。

  记者:倘若因为工作需要调派一个员工去新建的董家口港区支援建设,可他不愿服从组织安排,您该如何利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找他“喝茶”?

  修晓燕:毕竟工作了不短的时间,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上都有基本稳定,调离自己的职位,很多人都会舍不得,这样的谈话有些难度。我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分析员工自身能力、港口需要、到新岗位有什么发展空间等方面,给他希望、目标。一般说来,他们最后还是服从大局的。其实对一些新职工我也经常找他们定期谈话,因为刚入职不稳定,思想不定性,就像小树苗,长歪了往一边拉拉就拉过来了,不跑偏就行。

  记者:我看到对您的介绍中有一条荣誉是:2012年5月荣获青岛市创业就业先进个人,请谈谈这段经历吧。另外,现在人人都在谈“中国梦”,您又有什么自己的梦想呢?

  修晓燕:这段创业荣誉要从2009年那次金融危机说起。当时各大企业都在裁员,而大港公司人多压力大,但我们并没有主动把一位员工推向社会,即便是工资难发,我们也做到了正常增资。那段时间,我们加大对员工专业培训,提升素质适应岗位的需要,让他们做好共同迎接困难的准备,以稳定军心。最后终于成功的挺过难关,领导为了奖励我给我了这份荣誉。其实我知道,这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说起梦想,我有点贪心,有大梦也有小梦。我和我的丈夫于建军一直都希望港口平安稳定,发展的越来越好,现在老港区面临转型升级,我们的年龄面临着很好的机遇,在这个大潮中能有个施展的舞台。小梦想则是希望父母身体健康,他们健康是我们的幸福;孩子能健康成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会为他不断鼓励加油。

  丈夫晚归,妻子总为他亮起一盏台灯

  记者: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每天需要接触许多诸如招聘、绩效、培训、人员入离职等繁杂工作,而您的丈夫在安技部部门由于经常加班,工作也十分劳累,双方在事业或家庭方面对对方有过怎样的支持?

  修晓燕:这些年我跟我丈夫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爱看书,也培养了我经常读书的习惯。我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他对我也十分体谅,有时候甚至自己带孩子,一带就是好几天。为了他深夜时分能早一点回到家中歇息,我把我们家的房子租出去,在港口边上租了一套房子,站在客厅的窗口边,就可以眺望码头上的车水马龙。不管他多晚归,我总是为他亮起一盏台灯,温暖的灯光里包含着一名妻子的心疼、理解和支持。

  记者:您和您的丈夫虽为青岛港的“双职工”,但由于所处的工作性质不同,平日生活作息或会发生一些小“冲突”,是否存在需要双方互相谅解的时候?对此您(或他)委屈过吗?

  修晓燕:我的丈夫入港后,整天“痴迷”于工作,一心希望发挥所学,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记得2003年的一个深夜,担任机械四队技术员的他突然接到灌包箱发生故障的电话。他二话没说,爬起来打车就往单位赶,忙得一宿未归。等我早上醒来时,发现家里的防盗门竟然是虚掩着的。当时,已经快到预产期的我心里是又惊又怕,港上的生产再急,他也要随手给我关好门啊!从那以后,只要听到他半夜出门,我都跟着起来锁好门,再把电话放在枕边。要说当时心里没有委屈,那是假的,可作为他的妻子,我深知他对港口设备的牵挂,更懂得责任对一个男人的份量。每当看到他忙碌奔波的身影和问题迎刃而解时逐渐舒展的眉头,我知道,我的付出与支持正逐渐转变为他通向梦想的阶梯。

  陪孩子少感愧疚 教育子女也需“耳濡目染”

  记者:你俩的孩子都10岁了,正是喜欢玩的年龄,可你们都这么忙碌,是否有时间带他出去玩?孩子对此理解吗?

  修晓燕:一般说来,我们俩经常周末都要加班,如果哪天我休假了,孩子会觉得相当吃惊,就会问:“妈妈怎么还不去上班?”如果我们哪天下班早,他就会撒娇说:“你们回来这么早,我感觉好幸福啊!”其实很少带她出去玩,上次他就埋怨我们,从来都没有带他去过崂山一次都没有。其实我也挺愧疚的,别的孩子能享受的自己孩子却不能。现在他自己争取名额去参加了夏令营,我就想,人不能光为工作,也要会生活,以后会多陪孩子,把家庭和工作兼顾好。

  记者:你们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修晓燕:有时听着家里的欢声笑语,我丈夫会很愧疚地说:“老婆,爸妈的身体不好,还有儿子的学习成长,全靠你了。”其实,孩子的教育很多都是耳濡目染他的。于建军即便周末回到家里,也会捧着书本学习。在他的影响下,不只是我,就连10岁的儿子也跟着爸爸有模有样的学着,做事有板有眼,自理能力明显超过同龄孩子。孩子有时候会说:“妈妈对我的教育方法不对,没有激励。”我就告诉他,学习是给自己学的,将来能做什么都取决于自己今天的努力。总体来讲,我认为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