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品牌员工”徐双剑:钱再多,也换不来尊重

2013-08-17 17: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徐双剑(右二)在检查指导车组运行日志记录情况

    鲁网8月17日讯(记者 刘梅婷)用吊车将沉重的货物吊起,然后通过一条十多米长,一米宽,无规则弯曲的通道,将货物安全的放在目的地,这就是徐双剑在青岛港的个人品牌绝活——金钩双剑。入港20年来,徐双剑与青岛港、与吊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的建立,并不仅仅只是靠物质的奖励形成的,在这里,徐双剑更看重的是尊重,对于技术工人的尊重。

    一位有斗志、不服输的年轻人   

    1993年,职业高中毕业的徐双剑被分配到了青岛港西港公司(今西联公司),成为机械二队的一名普通吊车司机。彼时的徐双剑像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有干劲儿,有斗志,不服输:“第二年就拿了一个公司技术比武的吊车组第二名,第三年拿了一个第一名。”

    这也让徐双剑的工作一度变得顺风顺水:“后来又当了队长,钱挣的也多,也有了自己的品牌。”1997年的时候,徐双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两件大事儿:买房,买车。房子不大,93平米,车子也不算是好车,“但是这事儿要是放在1997年,还真不容易,那时候有私家车的人不是大老板就是大企业家,谁能想到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也能买车买房呢?”

    徐双剑的吊车开得好,基本上在公司里人尽皆知,而他的“双剑金钩”的品牌,更是“霸气”无比:“青岛港那么多个人品牌,就咱的品牌最霸气,听着就像是武侠小说里大侠的绝招。”除了吊车开得好,徐双剑没事儿还喜欢动脑子,发明了不少小零件:“比如说吊车上专门用来抓一些散杂货的挂钩,拖车上的一些小改装,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但是很实用,可以节省时间,更好的提高效率。”   

    从业二十年来,徐双剑在青岛港获得了无数荣誉:山东省“金蓝领技师”、青岛市劳动模范、双剑金钩个人品牌、集团技术比武前三名……

    外面赚得多,但是没有尊重

    时间回到2000年年初的某一天,轮休在家的徐双剑悄悄去了一趟青岛市劳务市场。当他向一家企业介绍自己是一名青岛港的吊车司机,想找一份新工作时,得到的却是招工方长时间的打量,那眼神儿,仿佛是在看一个怪物。良久,招工方终于问出了一句话:“嫩(你)不是在公司犯了事儿被开除了?”这句话让徐双剑很是不满,他拿出了自己的证件,试图证明自己如今依然在港口工作:“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青岛港的人,怎么可能跑出来找工作?后来人家跟我说,青岛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单位,如果不是犯了事儿被开除了,一般是不会有人跳槽的。”

    在如今的徐双剑看来,2000年时的自己,正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中:“那时候社会上普遍对于工人的印象不好,而且到处都在讲究多赚钱,甚至我的很多同学发小,都通过做生意发财了。”当时徐双剑的一个发小,自己开了一家水产公司,经常会开着豪车到码头上接货,没事儿也会找徐双剑聊几句:“劝我辞职,跟着他一起合伙干水产。”徐双剑也因此动了心思,想出去闯荡一番:“那几年正赶上公司不是很景气,也有一些朋友同事辞职了,所以我当时也想,要不要出去闯荡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是很快的,徐双剑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一个原因是找工作时候人家对于青岛港的评价,让我意识到这里还不错,另一个原因是一些辞职出去的同事朋友一起聊天,他们都承认,在外面赚得多,但是没有尊重。”最终,徐双剑选择了留在青岛港,而这也被他看做是自己一生最为正确的决定:“谁不愿意多赚钱,但是有些事儿,不是钱多钱少就能说清楚的。”2011年,徐双剑的父亲去世:“当时住院的时候,我父亲单位连个人都没派来,一直到去世,也没人来,我们队里、公司听说我父亲病了,来医院看了两次,父亲去世后,公司第一时间派人来安慰,我觉得这是尊重,我的亲戚都很羡慕我能在这里工作。”

    梦想:打造更多的个人品牌

    如今的徐双剑,不仅仅是一名拥有个人绝活品牌的吊车司机,同时还是青岛港西联公司机械二队的队长和党支部书记,因此他更多的时候要把精力放在管理上。

    “其实从2010年,我们西联公司成立以后,活特别多,码头岸线拉长了,货物多了,工作就麻烦,经常是全体出动,但是还是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对此,徐双剑一度也很焦虑:“我们都是计件工资,活在那儿摆着,干得多,就挣得多。但是如果你干不完,不但赚不到钱,还会有损失。”

    于是徐双剑在队里开始下达死命令:“每个人都得想办法提高效率,鼓励大家搞创新,只要你创新的东西能提高效率,实用就行。”于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徐双剑所在的二大队就涌现出了一大批绝活和创新成果,“其实我下一步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设立一些更好的办法,继续鼓励员工打造个人品牌。”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