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山东蔬菜大镇的“生意经”

2016-05-16 12:59: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网淄博5月16日电(朱津明)初夏的五月,鲁中大地一派繁忙。走进山东省淄博临市临淄区皇城镇,但见机器轰鸣,整齐的蔬菜大棚依村而建,拨地而起,一排排密布在广袤的田野上,通过无人机的镜头从空中俯瞰,气势磅礴。

  5月12日,镇长崔国华和镇党委副书记薄刚冒着风雨来到坡子村,猫腰钻进村民高桂珍的新建大棚里,了解蔬菜长势和行情。

  “高大姐,茄子收成咋样?”

  “好啊,嘟噜噜的喜煞人哩。”

  说话间,58岁的高桂珍手捧几个圆鼓鼓的大茄子,美滋滋地走过来。“多亏村干部做工作,帮俺开了窍,才有了这摘不完的‘聚宝盆’,要不俺还在那风吹日晒的大田里忙活呢”。雨点砸得大棚啪啪响,高大姐兴奋地说:“一下雨,俺就高兴,这两天又能卖个好价钱,这真得感谢政府哩。”

  近年来,皇城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迈进,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村村建大棚”的态势。

  为了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当地政府多方施策,修起了网格化的水泥生产路,村村送路到田头。天一下雨,路泥泞,外地的蔬菜运不出,皇城镇的蔬菜源源不断运往市场,卖出了好价钱。

  崔国华介绍,去年政府呼吁村民建大棚的时候,包括高桂珍在内的许多人还不是很情愿,镇村兩级干部做了很多动员工作,最终蔬菜大棚十几倍的高回报让皇城农民尝到了甜头,村民们建大棚种蔬菜的干劲也就高涨起来,今年呈现出大量机器昼夜轰鸣在田间建棚的景象。

  “建一个200米左右的大棚,土方施工加上骨架、棚膜等,成本二三十万元,一般一年多能回本,每年挣十几万很轻松,算过账的农民建大棚种蔬菜,都愿意自掏腰包搞棚建”,崔国华说道。

  问起去年的收入情况,高大姐难掩喜悦。“俺这170米的棚,投入23万,去年盖的,现在已经回本了,原先这片地种庄稼,一年也就挣一万多,现在种茄子一年纯收入10多万呢。”

  “反季节”的蔬菜大棚让种菜常年化,逆市生产,四季不断。

  近年来,皇城镇建起了大小蔬菜合作社70多家、龙头企业30多家、大型农场十几处,6万多个蔬菜大棚,散布在全镇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村有基地,户户有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5%以上,蔬菜年产量突破30亿公斤,蔬菜年收入达80多亿元,约占农业总收入的90%,实现了由粮食大镇向蔬菜大镇的转变。

  “你这茄子真好啊,又大又沉,一个得有六七两吧。”

  “光照好,生物肥,全靠高科技哩,前两天摘的比这还大,都一斤多沉呢!”

  崔国华手里掂着大圆茄,和高桂珍攀谈着……(完)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