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记者被打事件陷“罗生门”引舆论关注
里约奥运会上,“洪荒少女”傅园慧掀起的热潮还在全球持续蔓延,地球的另一边,山东德州公安系统也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先是@德州运河公安分局官微手抄傅园慧名字一千遍,究竟是“真爱粉”还是哗众取宠引发的争议还未散尽,近日,一名当地记者在采访时遭警察殴打导致3根肋骨骨折的消息又将德州公安推至舆论场的中心。在经历雷洋案、兰州大学生“屁股被打开花”等事件之后,如何制约警察违法违纪的“洪荒之力”泛滥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一场火灾引发的“罗生门”
事件起源于两天前的一次火灾。8月10日下午5点左右,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天衢工业园的一家租赁企业突发大火,现场火势严重,几十辆消防车赶往现场救援,火势持续至深夜才得到控制。山东广播电视台《民生直通车》栏目当晚派出记者前往事故现场调查。然而,次日上午,《民生直通车》节目在官方微博发布《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遭德州警方残忍殴打,三根肋骨被打断,<民生直播车>五问德州警方》一文,称“8月10日晚10点,正当《民生直通车》栏目记者钱云飞将要结束采访时,二十多名德州公安突然出现在记者面前,将记者摄像机、手机抢走并进行残忍地殴打,之后便扬长而去,将受伤记者丢弃在火灾现场。之后,记者在市民帮助下前往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检查,经医生诊断为‘右侧4、5、6肋骨折’”。文章怒斥“德州警方为何如此蛮横,他们想隐瞒什么?”
被打记者钱云飞躺在病床上(@民生直通车微博 视频截图)
微博发出后,“警察打断记者三根肋骨”的消息立即在网络中扩散。声援被打记者、指责警察执法暴力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栏目组的爆料和舆论质疑,德州市公安局的反应堪称神速。当天上午和中午,@德州公安便接连发出两条微博公布初步调查结果。然而,与媒体的表述截然相反,德州警方称记者被打是发生火灾公司的员工所为,目前已被公安机关传唤。
对于警方的表述,当事记者钱云飞提出了质疑,称“不知道企业的人是怎么穿上警服的”,还透露在动手打伤他的人之中,有一名是他此前采访中“打过交道的长庄派出所民警”。民生直通车栏目的其他记者也向上游新闻等媒体公布了一名警察的照片,显示该警察的警号后四位为3919,“这是钱记者当时在事发现场拍的,有警衔,这能是企业工作人员?”
警方四大“硬伤”难获民心
打人者到底是警察还是冒充“警察”的企业员工,目前记者和警方存在明显的分歧,双方争执不下,在最终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孰真孰假还无法认定。不过,检视德州警方在这起危机事件中的表现,以及联系此前类似案件,警方频繁出现的“硬伤”,多次触碰的“雷区”还需引起各级公安机关的反思和重视。
硬伤一:初步调查过于仓促
从时间节点来看,栏目组爆出打人事件是在上午7点39分,两个小时之后,@德州公安便发出通报,称德州市区两级公安迅速成立调查组,并予以刑事立案,并强调“无论案件涉及到谁,绝不姑息迁就,将严格依法、依纪、公正处理相关涉案人员”,反应速度之快、立场之坚定,态度之诚恳都值得点赞。12点59份,后续通报便迅速出炉,而这距离上一份通报仅仅过了两个小时。在网络舆论瞬息万变的当下,时间就是舆情处置的“生命线”,各级公安机关也深谙此道,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响应速度一再提升。但这一“唯快不破”的做法也存在负面效应,火急火燎之下得出的结论,难免给外界一种息事宁人、草草了事的感觉,不仅无益于平息舆论的怒火,之后可能还要承担因调查不实而惨遭“打脸”的风险。
硬伤二:未击中舆情“痛点”
在《五问德州警方》一文中,涉事媒体曾向警方提出五大疑点:记者的正常的采访拍摄为何遭到警方的阻拦?记者现场掌握的情况与宣传部门的通报存在重大出入,德州警方是否在刻意隐瞒某些伤亡信息?德州警方为何未事先告知处罚决定和相关权利义务?如果记者有违反相关规定,为何不依法带走处置而实施暴力?警方为何不及时出警?这些疑问也构成舆论最为关心的议题。但在通报中,德州公安只是称企业员工夺走记者相机,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而导致记者受伤,但对于当日警察在火灾现场如何维持秩序、怎样解决冲突、双方是否发生矛盾、记者拍摄的现场视频和照片为何出现穿着佩戴正规警服警号的人员等关键内容却避而不谈。面对汹涌的舆情,官方对于焦点问题屡屡“脱靶”,答非所问,自说自话,正是舆情处置的大忌,也是公安机关在通报和处理类似案件中经常忽视而饱受舆论诟病的一大要害。
硬伤三:自查自办有失公正
与此前的案件相似,警察在第一时间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又受到媒体和网民强烈的质疑。究其原因,一是作为涉事方,德州公安对记者被打一事开展调查,“自家人查自家人”有护犊子、捂盖子的嫌疑,无论是调查本身的公正性还是结果的可信度都大打折扣,难以令人信服;二是从打人者出现到抢夺过程的视频以及被打记者所在电视台对该事件发布的微博都已经被删除,现场核心证据的缺失难以让警方“自证清白”,更加剧网络中各种“阴谋论”的扩散发酵,这在庆安枪击案、雷洋案等一系列涉警案件中都有前车之鉴。如何解决这一硬伤?京华时报、团结湖参考等媒体给出的方案可供借鉴:当警方的调查结果与受害人的陈述出现明显逻辑矛盾时,应该由检察院或更高层级的部门介入主持调查工作,正是之前此类案件处理的成功经验。
硬伤四:道德绑架式“正名”
在转发通报时,@德州公安列举公安干警在火灾中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财产、保护民众的事迹,声明“我们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请不要让他们流血流汗再流泪”。警察为自己受到误解“叫屈”纵然在情理之中,但从舆论引导的角度来看,在外界普遍对官方调查结果不满,要求公开打人事件真相的情势下,这一表述试图用情感召唤回击外界的质疑和批评,以警察群体的正面形象回避和掩饰个别违法违纪行为,显然不合时宜,反而招致外界反感和更多的批评。目前,@德州公安已经将相关言论删除,但今后如何在危机事件中把握舆论引导的分寸和尺度,做到正确有效发声,值得所有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的思考。
让“镜头”下执法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雷洋案、兰州大学生拍摄警察执法被打等热点事件的发生,将少数警察存在的执法不规范问题充分暴露在舆论的放大镜之下,公安系统和警察群体的整体形象遭遇极大的冲击。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制定整体布局和基本路径。从随后公安系统贯彻落实该意见的一些举动中,舆论也逐渐感受到这一改革风向。尤其在7月份,公安部举办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强调,面对群众围观拍摄,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民警不得干涉,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对于肩负舆论监督职责的媒体和记者,只要不影响正常执法,警方更应尊重和保障这一权利。从这一社会背景来看,舆论对于此次山东记者被打一事的“围观”,正是对基层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实效的一次检视。
就在7月底,德州公安作为全国公安系统执法规范化的样例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德州公安系统对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警察执法的高度重视,以及舆论对其工作成果的认可。此次德州记者被打一事,虽然部分网民有“上了央视的德州警察被打脸”的奚落之说,但更多的声音则是期待权威部门能够查明真相,用公正的调查给涉事各方和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德州警方还应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和耐心的回应,接受舆论的检验和拷问,提振警方公正执法的形象与自信。
- 创业成就梦想 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16-06-23
- 第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今日开幕2020-11-13
- “十三五”期间山东突破壁垒 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2020-11-13
- 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会议在济南举办2020-11-13
-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2020-11-19
- 山东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期专题学习班开班2020-11-19
- 山东网信办在互联网联合辟谣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2020-11-30
- 脱贫攻坚在山东:体系来保障,攻坚显成效2020-11-30
- 海右今语丨努力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020-11-30
- 优化布局,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