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铁拳治污 “督企”也“督政”

2017-05-04 09:36: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突破环境难题,典型老工业城市淄博“下狠心、出狠招、使狠劲”,通过强化党政干部问责、加大刑责治污力度、倒逼企业技改等措施,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环保如不过关

  领导要被问责

  在淄博,企业违法排污,企业所在区县的政府要被罚。“我们实行‘双罚制’。在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等额扣减相关区县财政资金。”市环保局局长于照春介绍说,“双罚制”促使各区县以更大力度查处、治理污染。2016年,淄博对1043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79亿元,这些资金将统筹用于淄博市生态建设。

  “双罚制”让淄博市的环境治理由“督企”转变为“督政”“督企”并重。为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淄博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淄博建设督查问责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实行党政同责、跨级监督,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带班夜查制度,市级领导干部每周带队夜查一次,市环保局及区县领导干部每天带队夜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倒逼环保工作整体推进。

  2015年开始,淄博市将环保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淄博,每个月都由市委书记牵头召开生态建设调度会,各区县的“一把手”,环保、住建等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必须参加。每次开会,“一把手”要观看生态淄博建设专题片、“刑责治污”专题片和媒体暗访专题片,并现场公布各区县环保的月度排名。

  “区县都唯恐落在后面,怕被点名通报。我们对环境违法要敢于亮剑。”张店区区委书记孙来斌说,“这种工作压力的传导也促使我们把环保治理工作做好。”

  部门联动执法

  推动刑责治污

  执法取证难、现场处置难、强制执行难……一些环境污染案件,以前都是先行政立案处罚后再移交到公安机关,但由于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导致很多案件在办案环节中发生证据灭失、侦破被动、丧失有效时机等情况,打击环境犯罪也常功亏一篑。

  对此,淄博实行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机制,让环保执法长出了“利齿”。从2011年起,淄博市环保局与公安局协调成立了联动执法领导小组,并逐步建立完善了风险评估、应急联动、案件移交协作、疑难案件会商等协调机制,优化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之间的衔接。并与检察院、法院建立提前介入、联席会议制度,优化诉讼程序,形成强大司法后盾。

  截至目前,淄博市共抓获污染环境犯罪嫌疑人816名、判决218名;行政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98名。“刑责治污倒逼不少企业主动购买环保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局长韦国华说。

  环保持续加压

  倒逼企业转型

  4月28日,在淄博金斯威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瓷砖生产车间,凡是有扬尘污染的生产环节,均被封闭起来。“料场不覆盖的、生产不在棚内的、脱硫脱硝不达标的等等,凡是未达标者将被关停。”于照春说,仅去年,淄博就将建陶产能由7亿平方米减至约3亿平方米。除了建陶行业,淄博还对全市火电、砖瓦、耐火材料、水泥等9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环保持续加压,促使企业技术改造,是涅槃重生的过程。”金斯威建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峰说,去年7月以来,公司已经投入1400多万元治理扬尘以及超低排放改造。

  环保加压,也激活了一些企业的“生意头脑”。“我们以前是环境的污染者,现在是环境的治理者。”义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步宏福说,以前主营业务是生产建筑陶瓷,占其收入的70%左右,去年他狠心关掉了自己的生产线。现在公司专做脱硫脱硝设备和超低排放设备,去年环保设备卖了约3亿元。

  淄博还优化能源结构,提出绿动力提升工程,去年投资107亿元,涉及2394个项目,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高效煤粉锅炉置换等工程;加强散煤治理,共推广配送清洁煤炭62万吨、节能环保炉具1.1万台。2016年,淄博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位。(完)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