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访谈|以开放推动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

2018-07-02 11:23: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改革和开放总是连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开放之中。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主要是用改革推动开放,因为很多生产要素都在计划之内,不改革就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现在面对的任务,是要用开放引领发展。要有开放的眼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引进要素整合创新,对体制机制弊端进行改革,用开放推动创新,用创新倒逼改革。

  山东有很多优质资源,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缺少很多东西——缺人才、缺技术、缺市场、缺资本、缺产业、缺模式,这些东西从哪里来?要通过开放“引进来”,要让引进的要素与既有的优势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创新活力。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抓好落实,集中精力编制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方案,塑造山东新一轮对外开放新优势。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对山东是难得的重大机遇。“开放”,就是全面的、高质量的、全球性的开放,不能仅仅面向日韩或某一区域;“新”,就是新起点、新标准、新要求;“高地”,就是体制机制高地、制度创新高地、法治保障高地、营商环境高地、人才高地、文化涵养高地、产业高地。

  ●访谈: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

  紧紧抓住“三个着力点”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威海处在山东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改革攻坚的第一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威海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原有的比较优势会逐步丧失。

  一是对外开放的定位还不够高。没有站在开放大局的角度谋划和推动工作,还是局限于毗邻日韩的“小圈子”,满足于地处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眼界和视野还不够开阔,目标和定位都不够准确,城市国际化环境营造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招商引资的举措还不够精准。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招商观念、招商思路、招商方式还没有及时调整,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不够紧密;招商策略不够精准,对全球产业转移趋势跟踪不到位,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向研究不透彻,不少接触过的项目签不了约、落不了地。三是推动开放发展的机制还不够灵活。推动对外开放还是过度依赖旧路径、老套路,体制机制创新的决心和力度都不够大。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威海争取到不少国家和省的试点,但一些试点政策效应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一些试点工作迟迟没有打开局面。

  面对对外开放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奋勇争先的意识,积极对接融入全省9个重大平台载体,抓住城市国际化战略、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个着力点”,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要有开放眼光,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威海是一座开放城市,但距离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加快城市功能、社会文明、法治体系、人文魅力和产业经济等国际化步伐,推动开放型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二是要有战略思维,大力推动精准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积极对接省“十强”产业,集中力量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在建链招商、补链招商、强链招商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项目的聚集区。三是要有改革意识,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强化先行先试,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试点工作,进一步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深刻结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随着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对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开放本身也成为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山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访谈:日照市委书记、市长齐家滨——

  以开放引领改革、倒逼改革

  改革与开放总是相伴相生。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日照将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重大机遇,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日照是沿海港口城市,先天具备开放的良好条件,但现在开放水平与所处的位置并不匹配,“根子”在思想不够解放。思想的阀门打不开,开放的优势就出不来,要从思想深处“动刀子”,提高站位、放大格局,跳出日照看日照,加快构建对外开放“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市域周边,主动对接青岛、临沂、潍坊、连云港等周边城市,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对接合作。第二个圈层是交通干道沿线,主要针对港口集疏运体系连接城市,以拓展腹地为目标,全面加强对接合作。第三个圈层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我市“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优势,全面加强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对接。

  开放的支撑在平台,要大刀阔斧推进各类平台载体改革,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日照因港而立、依港而兴,港口是日照的核心战略资源,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拿港口资源整合来说,日照既有国有的日照港,又有民营的岚桥港,还有与中石化合作的童海港,投资主体多,管理水平参次不齐。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规划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整合,形成“1+1>2”的效果,让港口开放的龙头“昂起来”。

  开放的生命在环境,要大力推进放管服等营商环境改革,打造资本、技术、人才集聚的高地。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探索了“35证合一”“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好的做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开放的环境不优,资本、技术、人才就进不来。我们将进一步抓牢放管服改革的“牛鼻子”,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加快建设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三最”城市。

  实践表明,越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越是市场份额重新分配、外贸格局重新调整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对形势认识不足、把握不透,仍旧以传统的思维、老思路老办法来推进工作,就很可能在对外开放中掉队落伍。必须坚持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加快调整,努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就要放眼全国开放大局,瞄准世界一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考虑平台、载体、区域等各方面工作,特别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多研究、多下功夫。

  ●访谈:省旅游发展委党组书记、主任于风贵——

  瞄准世界一流

  做好旅游发展文章

  山东旅游,有很多东西,也缺很多东西。我们既有“三孔”、泰山、运河、齐长城、黄河,以及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也有一代代旅游人用“泰山挑夫”精神打造出来的台儿庄古城、威海华夏城、海洋极地世界等一批精品旅游产品。但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时代的到来,山东旅游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和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也出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与广东、江浙等先进省份相比,我们“缺很多东西”:一是缺核心吸引物。国内外游客来山东旅游,主要还是奔着泰山、“三孔”、滨海这些老天爷、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而来,全省还没有培育出辐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二是缺休闲度假高端产品,既没有打造出像浙江莫干山那样的高端度假产品,也没有打造出可与法国蓝色海岸比肩的世界级度假海岸,整体处于旅游产业链的中低端。三是缺精品,代表高端的5A级景区只有11家,居全国第6位,比江苏少12家,比浙江少5家;5星级饭店只有34家,居全国第7位。

  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还是思想观念问题,体制机制僵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切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以开放的视野配置资源,以担当的勇气破解难题。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培育一流的核心吸引物,建设一流的旅游大项目,营造一流的全域旅游大环境,做大做强现代旅游产业。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精品打造、效益提升“三大工程”。一是坚持全域化、规模化发展路径,引导各地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壮大乡村旅游板块。二是打造精品,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境内外精准交流,参照美国的休闲农庄、西班牙的乡村旅馆、日本的市民农园、台湾的休闲农业等标准和模式,打造60个现代旅游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创建20个符合5A级景区标准的旅游小镇。三是传承创新优秀文化,重点打造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画村等“非遗”村落,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村、旅游度假村,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开放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最重要的支撑。

  提升引资引智水平,在招商对象上,就要注重世界500强和行业隐形冠军;在招商方式上,就要注重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在招商领域上,就要做好招才引智引技工作。要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不断加大推介山东、宣传山东力度,开展好新一轮高质量、大力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访谈:莱芜市委书记、市长梅建华——

  招商引资,

  要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

  招商引资是扩大对外开放、吸引集聚优质资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效途径。莱芜因钢立市,传统产业占比大,工业发展靠的是传统资源投入,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青年大学生储备偏少。莱芜清楚地意识到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南方一些省市相比存在的差距,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实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宾引客“三招并举”。

  过去全民招商等传统办法,看起来轰轰烈烈、声势很大,但实际效率低、效果差。一说到招商引资,有的部门和企业第一反应是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给多少钱,眼睛只盯在土地指标、环境容量上。这些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不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在提高招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上狠下功夫。在组织方式上,组建专职招商队伍,聘用专业化团队,主动拥抱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平台,实行智能招商。在招商方式上,既可以引进项目,也可以吸引外来资金通过收购股权、资产重组等形式开展合作,实现招商引资效益最大化。

  开展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必须高标准建设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强磁场”。莱芜一些干部还存在规划“不远”的问题,对重点工作走一步看一步,干到哪里算哪里,整体设计和长远谋划不到位;存在推进“不实”的问题,抓工作缺乏动真格的决心和常抓不懈的韧劲;存在结合“不紧”的问题,机械贯彻上级要求、照搬照抄外地经验,个别项目走入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当前,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已从过去单纯的拼政策、拼资源转到更多的拼环境、拼服务,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对资金项目的吸附力就强。我们将完善政策环境,严格兑现优惠政策,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线连通、一次办结“五个一”集成服务改革,努力营造出“软”“硬”协调、“亲”“清”相宜的发展环境。

  吸引人才来我省投资创业,关键要创造好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平台,靠“戴帽子”、拼财力、给巨额物资报酬,引不来高质量的商、高水平的人才。

  目前,全国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几乎所有二线城市都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国内外顶尖人才往山东引、往山东拉。

  ●访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于富华——

  大力度引才引智

  打造人才新高地

  山东有很多优质资源,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缺少很多东西,首要的就是人才。山东是人才大省,但还不是人才强省,“大而不强”是山东人才现状的主要特征。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山东现有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分别比江苏、广东少52人、12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30人,占全国2.9%,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少620人、495人、388人。不管在高层次人才数量还是质量上,我省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没有高层次人才,何来高质量发展?我们承认差距,但绝不甘心差距,必须破釜沉舟,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担当作为,大力度、高质量招才引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人才新高地。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回答好一个问题:当前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山东靠什么招才引智?有一家企业反映说,他们招博士送房子、给年薪,但是等到三年协议期满,人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当地环境、产业不占优势,企业也无能为力。

  单纯拼财力、拼待遇,引不来高层次的智,留不住高水平的才,引来了也难留住。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来我省投资创业,关键要创造好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平台。要加快构建人才的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打造吸引人才的“硅谷”、留住人才的“磁场”,推动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畅通人才引进通道,关键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精准引才。与北上广等先进地区相比,山东人力资源服务业起步晚,虽然总体规模不小,但是龙头企业不多,下一步要培育我省的人力资源龙头企业、猎头公司,引导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形成引才合力。要摸清高层次人才“家底”,实施“齐鲁英才汇聚计划”,以山东籍或曾在山东工作、生活过的海内外高端人才为重点,绘制“齐鲁英才地图”。要发挥海外人才联络处、工作站的引才作用,健全海外人才引进网络,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对外开放人才新高地。

  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把山东推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为山东发展赢得了全新机遇。

  山东要乘着东风再出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从地方层面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等的领域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的合作,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互动。

  ●访谈: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佘春明——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拓展山东发展新空间

  提高开放水平,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山东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这是新时代山东开放工作的新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深知差距与不足。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统领,也是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我省虽然地处“一带一路”交会处和东亚物流枢纽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和毗邻日韩的地理位置,但面向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东西国际物流大通道和辐射东南亚的南北沿海物流大通道建设,落后于沿海的浙江、广西和内陆的河南、重庆等省市,开放发展新动能不足。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平台、机制是重要的开放高地。我省虽然也搭建了一些合作平台和机制,但国际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不够,缺乏诸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国际性经贸合作平台,在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也落后于先进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也不完善,有些市获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平台作用发挥也不理想。

  “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发展形势逼人,竞争态势逼人。实践证明,过去40年山东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用开放引领发展。面对压力和期待,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开放大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为全国开放发挥独特作用。

  融入“大格局”拓展“大市场”。要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审视山东对外开放,瞄准世界一流,着力打造体制机制高地、制度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和营商环境高地。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服从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大力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十强”产业,着力推动一批引进来和走出去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国际延伸、供应链全球整合、价值链高端提升。

  打造“大通道”推进“大通关”。中欧班列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引擎,我省虽有9个市相继开通了欧亚班列,但缺乏统筹规划协调,规模小,成本高,难以持续发展。应依托沿海港口集群,突出日韩跨境贸易、转口贸易,探索欧亚班列新模式,大力发展海铁多式联运、国际中转集拼,打造面向日韩、辐射东南亚、西接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从而实现陆海统筹有机衔接,通过“大通道”,发展“大物流”,促进“大通关”,实现“大合作”,将山东提升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日韩自贸区开放格局中更好的展示山东特色。

  搭建“大平台”促进“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我们将认真落实,加快示范区建设,从地方层面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溢出效应。积极做好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筹备工作。抢抓中日韩自贸区机遇,加快推动烟台中韩产业园、威海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