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5天纳客82万

2018-09-18 06:0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8日讯(山东商报记者 许倩)昨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落下帷幕。此次博览会历时5天,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云集,规模和盛况创近年来山东举办文化类博览会之最。

  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非遗传承人的木偶表演和现场观众近距离互动。 记者 王晓峰 摄

年初的“网红”章丘铁锅也来到非遗现场重回市民的视线。记者 王晓峰 摄

  分类比拼活力十足

  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包括展览、展演、比赛、体验和论坛五大板块的活动。博览会采用“一馆多点”办会模式,在济南市设立了1个主展馆,并在济南和潍坊设立了9个分会场。博览会同步举办了传统工艺比赛、非遗社区行、非遗校园行、传统美食展、非遗影像展等多项活动。

  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展示了近年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进展,特别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重大举措实施以来的最新成果,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主题,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主会场举行了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展演、传统工艺类项目的比赛、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和学术论坛活动,多样态、多角度地呈现了非遗与“人”和“生活”的关系。

  除了非遗展览,本届非遗博览会期间还推出了“非遗社区行”“舌尖上的非遗”“非遗的世界”等别具特色的非遗系列活动。

  “非遗社区行”活动遍布济南城乡社区,深入大街小巷。邀请全国各地54个非遗项目共计323人,与济南本地参演队伍1836人在300余个社区进行展示展演;“非遗校园行”在25所学校集中对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等校园传承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并举办系列展示展演活动,将非遗的各种艺术形式直观地带给学生,赋予传统非遗项目新的活力;“非遗影像展”遴选71部非遗影像作品在各区县相关场馆循环展映,以影片的形式将黑陶、泥塑、刻纸等传统工艺和侗族琵琶歌、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土家打喜等少数民族风情非遗项目一一呈现。传统工艺比赛作为品牌活动,共吸引221名选手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现场创作、展示参赛展品共计884件(套)。

  百花洲分会场上展览、表演和剧场齐聚,汉字记忆空间、土布创新艺术展、《悠然流芳》民俗秀体验与欣赏并重,传递传统非遗的魅力。

  九顶塔分会场则弥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苗寨芦笙舞、木鼓舞、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演出带大家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情。此外,马战实景剧《好汉秦琼》、红色经典剧《地道战》和好莱坞场景剧《山洪暴发》等演出也带给了市民别样的视觉感受。

  继续讲好山东非遗故事

  记者了解到,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自举办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5天里,博览会共吸引82万人次参观参与,规模和盛况创近年来山东举办文化类博览会之最,被誉为“策展水平最高、最有韵味的博览会”,被专家评价为“是非遗展会的一个标志性、历史性事件,需要和值得认真总结”。同时,本届博览会开创了济南非遗会展模式的先河,也进一步推动了济南非遗的传承发展,提升了济南的文化品位,给济南人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视觉、听觉、味觉盛宴。

  “本届非遗博览会充分体现了非遗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传统工艺衍生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蒋士秋总结道,“本届非遗博览会超出了预期的效果,下一步要系统地总结本届博览会成功举办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博览会的办会机制,延伸博览会的后期效应,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扩大群众对非遗的参与度,“讲好山东非遗故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演讲大赛也将举办,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此外,蒋士秋告诉记者,“今年还要办好山东省非遗月的系列活动,并且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泰山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还要推动非遗进社区,进广场,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