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山东外贸年均增长35.7%
鲁网11月14日讯 今天(13日),记者从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与22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0.0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630.6亿美元,年均增长35.7%。
上世纪80年代,青岛、烟台入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自此打开了山东对外开放的门户。
济南海关副关长、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师国旺介绍,
1992年之前,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不足百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贸迎来发展黄金时期,至2017年,山东省外贸企业数量增至4.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达3.7万家,成为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绝对主力。
改革开放之初,山东的外贸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依靠“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大幅攀升,1995年达到66亿美元,首次超过一般贸易,并将领先优势保持至2002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山东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由传统的靠“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0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值达到219.3亿美元,反超加工贸易,由此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截至2017年,山东省一般贸易进出口规模较2003年扩大了6.8倍,达到历史新高的1717.4亿美元,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49.1%上升至2017年的65.3%。
改革开放伊始,山东对外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仅50余个,随着我国不断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对外贸易快速崛起,推动山东外贸伙伴数量快速增加,2017年达到226个国家和地区,几乎覆盖全球。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成为山东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大平台、拥抱“全球朋友圈”的关键词。
山东的全球买卖越做越远、品类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山东确立了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两者成为山东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出口的主要支柱力量。
但是随着山东省制造业体系不断完善,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家电、电子、机械设备制造、造船等行业飞速发展,机电产品出口随之快速增长,2006年超越劳动密集型商品成为山东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此后牢牢占据出口领域的“头把交椅”,至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达到572.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109倍,年均增长21.6%。
进口方面,伴随着山东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石化、冶金行业的扩张,对资源、能源进口需求旺盛,大宗资源能源商品进口成为主要进口商品。尤其是石化行业,山东省石化产能集聚,民营地方炼企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70%以上,已成为美国休斯顿、日本东京湾之后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青岛海关副关长、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薛原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均处在上升周期,山东外贸平稳发展因子不断累积,山东保持外贸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外贸转型升级的稳步推开,山东正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不断迈进。(来源: 大众日报)
- 创业成就梦想 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16-06-23
- 第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今日开幕2020-11-13
- “十三五”期间山东突破壁垒 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2020-11-13
- 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会议在济南举办2020-11-13
-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2020-11-19
- 山东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期专题学习班开班2020-11-19
- 山东网信办在互联网联合辟谣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2020-11-30
- 脱贫攻坚在山东:体系来保障,攻坚显成效2020-11-30
- 海右今语丨努力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020-11-30
- 优化布局,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