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古队出国门!山大学生赴东非考古探索人类起源
王群星在野外考古工地工作。王群星 供图
鲁网12月5日讯 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理论,“多地区起源说”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是某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就是非洲。光有一个说法不行,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这就需要考古学来印证。不久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大四学生王群星跟随考古队走进肯尼亚东非大裂谷,参加了一次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活动,试图为现代人起源找到考古学方面的实物证据。
大四小伙前往东非大裂谷腹地考古发掘
“我已经从肯尼亚回国一个多月了。”上个周末,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一个咖啡厅,王群星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给记者讲述起他这次非洲考古的经历。
今年6月,正在菏泽青邱遗址参加考古实习的王群星,突然获知学校很快要他去肯尼亚参加考古发掘的消息。本科实习结束后,他抓紧提交实习报告。紧接着,他在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生也是他师兄的赵清坡的帮助下,为肯尼亚之行开始做准备——办理护照、申请签证、预订往返机票、接种疫苗、购买保险、准备随身物品等,并提前预习肯尼亚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9月17日,满怀期待的王群星飞往肯尼亚首府内罗毕国际机场。下机后,接着乘车奔赴位于内罗毕西北方向约300公里的考古工地现场——东非大裂谷腹地。让王群星记忆深刻的是,沿途道路两侧的树林中的斑马、羚羊、狒狒等野生动物,都悠闲地觅食,路过的任何车辆都会自觉地停下,为动物让行,没有人会惊扰动物。
发掘出刮削器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
本次要发掘的吉门基石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约1万年),面积大约50平方米,位于稀树林中,上面被火山灰覆盖。由于正值旱季,一旁的季节性河流已经干涸,为进行考古发掘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群星说,他们在这里采取的发掘方法和使用的发掘工具与国内有所区别。比如,在国内普遍使用的发掘工具手铲,就不适用于这个遗址。因为火山灰层非常坚硬,一般的工具是无能为力的,只得用当地人自制的锥子、钢钎,一点点地开凿。另外,旧石器考古发掘有其独特性,发掘面积比较小,工作细致无比,探方布成若干个1米×1米的小方坑,不留隔梁。通过这种方式陆续出土了石核、石片、石器(细石叶)、断块和石料等。此外,还出土哺乳动物化石数十件。
此次吉门基石遗址出土的细石器,是该地区首次在地层中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东非大裂谷地区的细石器最早可达7万年,这里发现的细石器,为智人“走出非洲”一说增加了重要证据。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架设全站仪,他们采用的架站方法是‘固定点方法’,需要仔细操作,校正。”王群星告诉记者,他和同伴测量出土遗物的三维坐标并详细记录。此外,还用无人机对遗址整体及重要的地质地貌进行拍摄。
遇到好天气总能发现一些旧石器地点
王群星说,“每当他和同伴发现精美石器的时候,他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古人高超的技术,仿佛是在与古人对话。古人制作石器的场景都会浮现在自己眼前,似乎自己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这个考古项目,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也是我省第一次组队去国外考古。今年是第二年,还要继续下去。由于环境的原因,在这里工作的考古人员不能穿凉鞋,大都穿着一双比较好的旅游鞋,即便这样也常常会被树上的针刺扎上。王群星说,来自山东大学的考古队领队李占扬老师,曾经在一双旅游鞋的鞋底上,拔出过二十几个金合欢树的针刺,足足有一包火柴盒那么多。
“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锻炼,虽然时间短暂,但让我收获很多。”王群星说,现在已经回到国内,但他还常常在梦中出现非洲大裂谷的场景,以及那些各式各样的石器和化石,还有那里淳朴快乐的孩子。(来源: 生活日报)
- 创业成就梦想 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16-06-23
- 第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今日开幕2020-11-13
- “十三五”期间山东突破壁垒 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2020-11-13
- 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会议在济南举办2020-11-13
-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2020-11-19
- 山东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期专题学习班开班2020-11-19
- 山东网信办在互联网联合辟谣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2020-11-30
- 脱贫攻坚在山东:体系来保障,攻坚显成效2020-11-30
- 海右今语丨努力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020-11-30
- 优化布局,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