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脉拔穷根 德州实招迭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9-05-05 09:24: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武城县武城镇“农校对接”拱棚蔬菜种植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有了工作

   

  贫困户在大棚劳作

  “前段时间我住院治病,医保给报了一部分钱,其余的花费都是‘扶贫特惠保险’给报销的,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近日,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城苑社区居民曲路军,向上门为他办理“扶贫特惠保”的工作人员说。

  在德城区新华街道,像曲路军一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已经有24户56人。为了切实减少因病、因灾及意外事故导致返贫现象的发生,德城区新华街道每年都会为他们办理扶贫特惠保险,入户调研贫困人口情况,详细讲解报案流程,帮助贫困人口快速、便捷、顺利报案,实现保险服务零距离,确保保险理赔款及时足额到位,保证了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德城区新华街道帮扶贫困户的工作,仅仅是德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精心策划帮扶方案、创新实施帮扶项目……为了确保贫困群众能够脱贫不返贫,德州市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会议,28名市级领导干部带队,抽调市直部门干部202名、县乡干部648名组成106个进村入户小组,当月走访检查村庄6540个,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52234个贫困户“村村到、户户进”。

  针对“回头看”发现的多项问题,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灵活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德州市,从“扶困”“扶志”“扶智”多角度入手,切实激励贫困户“劳动致富”的干劲和勇气。目前,工作组已会同各县市区建立了问题台账,针对危房改造、因病致贫以及低保、助残行业政策落实遗漏等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具体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及时全面整改到位。

   

  宁津县设立的“精准扶贫”专区

  压实干部作风推进问题整改 管理台账让帮扶及时跟进

  4月29日,宁津县杜集镇小刘村贫困户刘长九的家里温暖满屋,宁津县扶贫办副主任银龙和杜集镇残联干事李卫卫来到刘长九家中,将前段时间上门审批的残疾证,交到了刘长九的妻子刘有凤手中。

  刘长九身患残疾,妻子刘有凤精神也时好时坏......前不久,宁津县残联免费为贫困户进行上门评残,不但免去了像刘长九一样的贫困户奔波之苦,还节省了往返费用。像刘有凤这样的残疾贫困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呢?这还得从一个月前的全市精准扶贫“回头看”问题整改说起。

  2019年3月份,德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精准扶贫“回头看”活动,市委派出的第5工作组,用一个月时间对宁津县12个乡镇街道、590个行政村、8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611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由于贫困户家庭成员变化等问题,发现的帮扶措施跟进不及时问题,目前已经对这些人口全部建立管理台账。

  在宁津县的贫困户中,60岁以上的占到了54.5%,病残的占到了64.8%,无劳动能力的占到了57.2%。在宁津县扶贫开发成员单位会议上,宁津县委书记王刚说:“我们将进一步压实干部作风,细化工作措施,持续深入解决贫困群众身边的问题、愁事、难事,我们全县党员干部有决心、有信心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村、每一个户、每一个人,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脱贫道路上不落一人。”

  于是,宁津县委、县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深入推进“工作落实年”的“主战场”,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回头看”问题整改,深刻剖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对抓好问题整改做出工作部署。实行台账销号管理,落实“三个一”和三个“零”工作机制,县扶贫办第一时间建好问题台账、问题台账第一时间反馈到乡镇、乡镇要第一时间拿出整改举措;问题零遗留、整改零容忍、处理零放过,以问题整改促扶贫质量提升,真正使脱贫工作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截至目前,工作组反馈的6类26个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毕。

   

  武城县老城镇扶贫干部入户讲解危房改造政策

   

  武城县扶贫工作人员走访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需求

  “先改后补”变“先补后改” “危房改造”让贫困户实现“安居梦”

  “以前觉得我的房子住了这么多年,也一直没事,能凑合就不想花钱改。现在看来,‘危房改造’都是为了大家能住上安稳的房子啊!”家住武城县老城镇张古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贤,膝下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这几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医疗也有了保障。但是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屋外墙皮脱落严重,屋内阴暗潮湿,墙壁上还有几道屋漏的痕迹,已经属于D级危房。对于自己住的“老屋”此次列入“危房改造计划”,李文贤的转变可谓是“翻天覆地”。

  问及为何有如此转变,李文贤向大众网记者坦言道,之前不愿意进行危房改造,主要是因为需要自己先垫2.5万元,等到房子建好了,县里验收合格了,才能收到垫付的钱。垫付那么多的钱,对于贫困户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武城县按照“住建局查‘房’、镇街区查‘人’”的原则,在全县范围重新排查,梳理出应改未改的贫困户,由县级财政兜底解决。同时,县里对资金拨付方式进行了调整,由县级财政先行垫付,直接拨付到镇街。明确乡镇政府为施工主体,村级只提供服务、参与监督。危房改造完成后,由住建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属县级财政兜底的,一次性结清费用;享受危改补贴政策的,待上级补助资金发放到农户后,再协调支付给施工方。验收不合格的,不仅要追回前期工程款,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这样既解除了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又推进了政策落地;镇街负责实施,住建部门负责验收,既可以防止“微腐败”,又能确保工程质量。

  如今,针对德州市精准扶贫“回头看”过程中发现的危房改造不彻底问题,作为试点的武城县,已经将“危房改造”所需资金全部拨付镇街区,各镇街区也已经完成施工队伍的招标工作,将于6月底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激活内生动力 探索贫困户“积分制”管理模式

  “这些东西,俺没花一分钱,都是政府给咱贫困户发的奖励!”日前,在禹城市房寺镇邢店社区“爱心超市”,村民尚友全拿着“积分卡” 兑换了一桶食用油、一块香皂、一瓶酱油。这个“积分卡”是禹城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探索推行的一种新型贫困户“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将“物资帮扶”切换成“积分奖补”,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主动脱贫的积极性,不断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贫困户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但是还有一部分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政府救济过日子,对部分扶贫政策不明白、不主动了解和学习等问题,使得扶志工作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成效。”禹城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林斌告诉记者,为破解扶贫扶志工作瓶颈,禹城市积极探索推行贫困户“积分制”管理,积分内容主要分为自强诚信、家庭状况、乡村建设三大类13项内容。同时建立扶贫励志超市,利用慈心一日捐、扶贫促进会、爱心人士等社会扶贫筹集资金及物资。在乡镇社区选址,建立扶贫励志超市,专人进行管理,利用筹集资金采购大米、面粉、食用油、毛巾、香皂等日常生活用品,用于设立奖品。通过奖励的方式,充分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将捐赠物资登记造册,对分发的奖励台账管理,列清购买、发放明细表,确保超市物资良好运转。

  此次精准扶贫“回头看”还发现了内生动力激活不够的问题。针对部分群众因不了解政策、不愿讲真实收入的问题,和部分群众物质已脱贫、但精神面貌脱贫不够的问题,德州市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实行贫困户日常行为积分管理办法,激发贫困户体面生活的内生动力,让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利用“物资帮扶”切换成“积分奖补”“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惰性消极思想,做到了“扶志、扶智”有效结合,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贫困户依靠自己努力勤劳致富的良好格局也在逐步形成。

  下一步,德州市将在扎实做好“回头看”后半篇文章、构筑政策性兜底保障机制、尽快建立“大救助”体系3个方面下功夫,扎实做好“回头看”后半篇文章方面,构筑政策性兜底保障机制方面,对目前全市脱贫享受政策的7.8万人,制定综合性的兜底保障政策,将贫困户中的特困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推进扶贫线和低保线实质性合一。尽快建立“大救助”体系方面,打造紧密衔接的救助流程,筑牢贫困人口返贫防线。(据海报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