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千名干部下基层”带来了什么?
新华网济南5月9日电(魏圣曜、李化成、亓顺峰)2018年9月,山东省直部门单位选派近千名党员干部,成立100个工作队,奔赴16市、49个县(市、区)、50个乡镇(街道)、250个村、170户民营企业和30户省属企业,开始为期两年的基层服务工作。如今时间过去半年多,这些下基层的干部在当地开展了哪些工作?给当地带来什么改变?又有哪些启示?记者走进了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
问题导向 找准切口
选派千名干部下基层,是山东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干部下去要如何发挥作用?应在哪些地方着力?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和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李主任,初步达成了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从中药材的炮制到提取、到浓缩,整个过程实行全自动化生产、信息化管理,质量好了、成本低了,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强了。”广育堂国药总经理杜新磊难掩惊喜的心情。这个“智能制造”的突破口,杜新磊已经苦苦寻觅了很久。
“高层次人才暨科技副职走进济宁高新区专题对接会”近日举行。在这次会议上,30余名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专家教授、学者与高新区的参会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不仅提供发展新思路,还带来招商引资新机遇。
策划发起这次活动的,正是响应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号召的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服务队2018年9月份入驻济宁。入驻之初,服务队没有急着做“大动作”,而是首先扎实调研。
据济宁一队队长李法信介绍,服务队针对企业的发展痛点、难点,整理出上万字调研报告,明确20余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服务队重点努力的方向。
创新形式 高效对接
问题找出来后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是下基层的干部面临的第二个考验。
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这次“高层次人才暨科技副职走进济宁高新区专题对接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现场调研高新区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二是专家教授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把脉企业发展。
济宁高新区参加这次对接会的企业,除了广育堂国药外,还有通佳机械、浩珂科技等企业的100余名技术负责人。他们与专家深入洽谈,对公司存在的生产研发瓶颈问题与专家进行沟通,并邀请专家赴企业实地指导。
“建议您去我们和麦肯锡共建的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看一下,那里有最先进的智能控制包括一些数据模式。”来自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的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李乐飞现场为企业出谋划策。
李乐飞告诉记者,企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源于信息不匹配,而专题对接会恰恰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助力产学研的合作。企业家分享了发展中的一些困惑,包括技术瓶颈等,而专家们可能对学校里尤其是各实验室里的具体前沿技术更加熟悉,这样一种直接的匹配比其他形式更务实。
除了为企业发展寻找突破口,山东高速路桥集团建筑公司党委书记、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嘉祥县科技副县长王元涛还基本确定了和济宁高新区企业浩柯科技的合作项目。“我们与浩柯科技有很多合作点。”他说,对接会上发现浩柯科技生产的土工布、特殊用途用编织袋等产品,恰好是路桥集团可以用到的。
据李法信、王元涛介绍,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两支队伍联合起来,共同服务企业发展,不仅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县域经济发展,也把两支队伍形成强大合力。
设身处地 当好“诸葛”
济宁市的这种工作模式,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服务队的扎实付出:工作不深入,了解不到企业真正短板和需求;思想不解放,摆脱不了固有发展路径。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服务队队员们一天天“蹲”出来。
这次活动之前,主动与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对接的,是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的成员周立新。
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周立新,去年9月派驻广育堂国药。刚到企业他就扑下身子,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尽快熟悉企业情况,迅速进入为企业出谋划策的“角色”。他白天忙调研、晚上忙策划,有时思路受阻经常夜里下楼散步思考,久而久之和附近的一条流浪狗成了“朋友”。
“老运河,长又长,抓中药,广育堂。”这首流传于清朝的民谣,记录着运河人对于广育堂悠久绵长的亲切感情。杜新磊是新一代广育堂传承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杜新磊一直在思考如何既传承中药材古法炮制技艺,又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要不要坚持人工炮制、是否引入自动化生产线,让他一时难以取舍。
让杜新磊没想到的是,周立新的到来,让企业风气为之一振。短短半年时间,周立新先后主动联系各级媒体发稿几十篇,用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介绍广育堂如何坚持古法炮制、精益求精。
很快,周立新用自己的“服务态度”感动了广育堂,成为广育堂的“诸葛亮”。围绕广育堂一直拿捏不准的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周立新每天都和服务队队长李法信商讨。两人碰撞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和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为企业服务?
两队联合 事半功倍
合作的想法一出来,李法信和周立新就坐不住了。2019年整个春节期间,他们都在忙着和科技副职专委会联系,商量具体的合作形式和活动细节。当周立新联系到王元涛,说明想要联合的意图后,双方很快达成一致。
“省里派出两支队伍,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创新性地联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我觉得这在全省也是一个创新点。”王元涛说。
说干就干,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就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挨个落实,最终活动现场的火热程度,让李法信直言“没想到”。
“我原以为,可能30分钟就结束对接会,但是现场热情很高,这说明企业和专家双方有很多合作空间。”李法信说,活动结束后不久,中山大学就与广育堂有了实质性合作:中山大学将在广育堂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杜新磊说,有了科研做支撑,企业也就有了核心竞争力。设立工作站后,中山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企业能最先接触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李法信介绍,今后还将继续推动山东省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发挥服务队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加快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到基层锻炼能力 让基层释放活力
干部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转变工作作风、培养干部能力的具体要求,也是做好实际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只有真正扎根基层,在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也是山东省“千名干部下基层”的初衷。
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的做法有三点启示。第一,态度先转变。首先要真正跟基层企业、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看到真实的情况。
第二,“慧眼”要锻炼。要善于发现问题、增强责任,练就一双“慧眼”,只有听到真话、察到实情、找到症结,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济宁服务队到位后的“大调研”锻炼了“慧眼”,正是后来事半功倍的前提,否则后续工作很可能与初衷南辕北辙。
第三,创新出活力。如何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新难题?唯有创新才是破解之策。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济宁两支服务队的合作,正是打破“单兵作战”的固有模式,创新服务的一次有益探索。(完)
- 创业成就梦想 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16-06-23
- 第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今日开幕2020-11-13
- “十三五”期间山东突破壁垒 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2020-11-13
- 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会议在济南举办2020-11-13
-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2020-11-19
- 山东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期专题学习班开班2020-11-19
- 山东网信办在互联网联合辟谣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2020-11-30
- 脱贫攻坚在山东:体系来保障,攻坚显成效2020-11-30
- 海右今语丨努力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020-11-30
- 优化布局,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