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点赞山东菏泽:跑好后来居上“马拉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时节,在著名的牡丹之乡山东菏泽,处处花似海、人如潮。与这美景相映成趣的是,“突破菏泽”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精彩演绎。
山东的版图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就好比是雄鹰的尾羽,从总体上看,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山东是个经济大省,要实现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必须解决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山东决策者意识到,突破菏泽,作为全省的一个大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外力支持,激发内生动力,破除改革藩篱,菏泽正在突破中不断发展,在变革中奋力前行,力争跑好跑赢后来居上“马拉松”。
如何突破“吃水很深”的菏泽——协调发展跨越赶超
山东濒临渤海、黄海,曾有人形象地将其经济比喻成一条驶向大海的航船,东部地区这个船头昂起来了,菏泽等西部地区作为船尾吃水很深,整个船的速度也不会快起来。“全面提升山东发展质量效益,促进全省协调发展,必须突破菏泽。”这是山东上下形成的共识,也是这个经济大省实现由大到强开出的一剂“处方”。
从1998年“东西结合、支持菏泽”到2004年突破菏泽,从2010年“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到2013年将菏泽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菏泽,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大力支持,对菏泽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一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菏泽发展高度关注支持,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多次明确要求突破菏泽,并在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作了部署。与之相配套的是山东重磅推出的系列支持政策:2018年9月,山东出台了《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包含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行使部分省级土地审批权限和支持先行先试等一批利好政策,为菏泽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菏泽市发改委重大办科长胡永强说,《意见》充分体现了对菏泽的大力支持,细化分解的可用政策达到200多条。特别是第二部分“支持菏泽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发展”,这是单独为菏泽“量身打造”的政策篇章,从七个方面明确突破菏泽的政策取向。在改革试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要素供给、财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了菏泽大力倾斜。
“重大民生支出,按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补助;新上鼓励类产业项目,土地资金优先支持;整合发展扶持资金,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发展在菏泽市先行先试……”4月22日,山东再度发布支持菏泽等市发展的系列政策。参照国家级新区等部分政策措施,山东在财政资金、创新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为突破菏泽再次送出政策“大礼包”。
菏泽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些政策支持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必将对促进菏泽发展、实现后来居上起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
如何牵住突破菏泽的“牛鼻子”——创新引领产业发力
菏泽牡丹走进故宫,举办主题展览,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4月30日,由故宫博物院、菏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色天香——紫禁城里赏牡丹·故宫菏泽牡丹”主题展活动,在故宫慈宁宫、长信门广场、慈宁花园等场所举行。
展览精选菏泽有代表性的70个牡丹优质品种,达1万余盆,同时,还收集菏泽牡丹、菏泽历史文化及故宫牡丹文物藏品数据元素,发掘菏泽牡丹背后的故事,利用信息化展现技术,让牡丹花在故宫总领群芳,让观众了解菏泽牡丹的历史、知识、文化,全方位感受牡丹的魅力。此外,展览还利用现代化布展手段结合数字化技术,展示菏泽的“一都四乡”文化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菏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成就。
近年来,菏泽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基因”,竞争力大幅提升。在菏泽,传统落后过剩产能逐步淘汰或转型升级,新动能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以来,菏泽市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0家,新增数量历年最多;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8家、达到12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隐形冠军”企业8家、“瞪羚”企业3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激光器、机器人、水陆两用飞机、高铁减震器和高端软体屏蔽材料等一批新产品从无到有、快速膨胀,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工业化量产的石墨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第二家3D打印装配式生产企业投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如果说创新引领着菏泽的发展,那么产业就是突破菏泽的关键。曹县大集镇丁楼村村民周爱华怎么也没想到,2009年,在村里她第一个通过淘宝网进行的一笔影楼服装销售,会成为全市打造的大产业。现在,丁楼村早已是闻名的“中国淘宝村”,菏泽农村电商产业也已涌现出“网店+工厂+网络分销”的大集模式等多种方式。
在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上,菏泽全力做好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品牌打造、集聚发展“四篇文章”,培育“电子商务+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园区,支持各地面向产业集群、区域特色产业和各类专业市场,培育和发展一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产业裂变式发展,实现了由“前店后厂”到电商产业园区,到电商创业创新平台,再到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不断“蝶变”。2018年,全市实现电商交易额3090亿元,连续四年增幅超过50%,淘宝村、淘宝镇分别发展到267个、35个,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
近年来,菏泽牢牢抓住发展不放松,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主导产业快速膨胀,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睿鹰制药、华信制药、赛托生物等一批骨干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8家,恒力石墨烯、宝沃动力电池、德通新材料等一大批优质项目陆续投产达效;以牡丹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牡丹文化引领,打造“中国牡丹城”,建设国家级牡丹生产科研观赏核心区、国际上最大的牡丹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国牡丹博物馆,举办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世界国花博览会,打响“中国牡丹城”品牌。
3月22日,山东省重点工作推进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第二次现场观摩会观摩团来到菏泽。恒力石墨烯、智能家居、汽车小镇……菏泽的产业项目令人耳目一新。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令人应接不暇,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一幅幅新旧动能转换的壮丽场景映入眼帘,为菏泽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后劲,成为落实“突破菏泽”的生动注脚。
如何破除阻滞菏泽发展的藩篱——优化环境补齐短板
基础设施落后曾是菏泽发展的最大短板。2018年7月20日,菏泽牡丹机场非民航专业工程项目容缺先行招标,首开菏泽市“容缺审批”先河。
“为加快菏泽牡丹机场建设,确保实现2019年底通航的目标,我们向市政府提交了容缺先行招标的请示。”菏泽牡丹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晨表示,通过这次容缺先行招标,使工期提前了3个月,项目开标后,施工单位便可进场,先行做好施工准备,待项目批复手续齐全后即可全面开工。
“容缺先行招标,我们借鉴了青岛市胶东机场建设的经验,经市政府专题研究和专门批示后,对牡丹机场非民航专业工程项目特事特办,在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容缺招标,限期补齐补正材料。”菏泽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菏泽已经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制,对申请条件基本具备、主要材料齐全合法、部分材料暂时无法提交的,一律先行核发证件,容许申请人承诺延后补正。
2018年以来,菏泽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市、县区政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政府提效率;建立完善土地、能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市场配置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全面推进企业、个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信用菏泽。
基础设施短板正在逐渐补齐。近几年,菏泽大力实施“基础突破”工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布局实施: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开始土地征收,雄商高铁可研报告正在编审,菏徐城际铁路山东段纳入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高速公路已通车5条,3条正在建设,两条列入规划,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00公里;规划的3条航道,1条通航、1条在建、1条加快推进。项目全部投用后,菏泽的交通条件将发生质的飞跃,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将越来越突出。
民生短板也在努力补齐。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力争5年内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力推动菏泽学院筹建菏泽大学,支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适时升格为本科院校;全面落实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合作平台,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中科院综合技术转化中心菏泽中心等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推进医疗资源纵向联合,深化同优质医疗卫生机构医联体建设,加强同省直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工作,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辐射周边的医疗卫生高地。
- 创业成就梦想 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16-06-23
- 第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今日开幕2020-11-13
- “十三五”期间山东突破壁垒 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2020-11-13
- 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会议在济南举办2020-11-13
- 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2020-11-19
- 山东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期专题学习班开班2020-11-19
- 山东网信办在互联网联合辟谣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2020-11-30
- 脱贫攻坚在山东:体系来保障,攻坚显成效2020-11-30
- 海右今语丨努力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020-11-30
- 优化布局,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