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因海而生,依海而兴!山东沿海城市谱写向海图强新华章

2019-07-26 16: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6日讯  (见习记者 王冰姿)因海而生,依海而兴。7月15日—19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分别走进了日照、青岛、烟台三个山东的滨海城市,通过深入采访,探索山东不同沿海城市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生动实践。 

  打造生态海洋 守护祖国的碧海蓝天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其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要想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生态海洋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弥补历史欠账,少走过往陆地经济发展时的弯路,是山东当前的首要任务。其中,日照的海龙湾和烟台的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是山东积极打造生态海洋,守护祖国碧海蓝天的典型案例。 

  作为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日照海龙湾“退港还海”项目是一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是山东积极打造和谐海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所作出的实例。采访团15日走进日照海龙湾,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海龙湾如神龙摆尾般延伸向海,更显大气磅礴,一旁的金沙滩,则为这份磅礴增添了柔软和细腻。

  谁能想到,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我国“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深水港址,到处都是煤粉堆。如今,46万㎡的美丽金沙滩与北侧紧邻的灯塔风景区、阳光海岸等融为一体,为日照海滨再添一处美丽风景。香格里·百合郡小区住户李希玲就有每天抱着小孙女到阳台看“海龙湾”的习惯,眼看着海龙湾一点点成型腾飞,“李希玲们”的心情也如同渐渐变蓝的天空一样日渐放晴。“我每天都来阳台看!期待早点对游客开放,早点带着孩子去沙滩上玩耍。”通过系统治理,日照1882米的蔚蓝海岸上,多处再现昔日美丽容颜。这些都对日照的整体形象提升和海洋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对日照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样,在相隔数百公里外的长岛县,通过海岸生态修复,长岛近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走进长岛县,清晨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海水波光粼粼,成群的海鸥从海面上飞过,采访团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走在长岛的海边,感受郁郁葱葱的森林,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可曾想过,这里曾经有多家育保苗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海藻绝生,而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蓝色生态之岛。 

  据悉,近年来,长岛紧紧围绕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规模拆除破旧建筑,整治修复自然岸线,加快退岸还滩进程。累计拆除岸线破旧建筑、育保苗场、圈养池53万多平方米,恢复自然岸线20多公里,全区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高到74%,渔养生产岸线压缩到17%。长岛近年来,把生态保护作为根本要点,绿色发展作为通篇主题。长岛今后将依托全域生态保育这个根基,以“三个聚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蓝色生态之岛”,倾力刻写出一份生态型“长岛答卷”守护好祖国的碧海蓝天。 

  中国“智”造  领航世界最高水平 

  青岛港集装箱码头从人工时代的装卸效率全球第一,走到了自动化时代装卸效率的全球第一;  

  坐落在烟台的大国重器“蓝鲸1号”“蓝鲸2号”,是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制造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用10年走完了欧美40年所走的路。经略海洋离不开海洋科技的进步,这些令人瞩目的中国“智”造,已经领先世界。 

  7月16日,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青岛港。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码头现场“空无一人”,生产作业却“行云流水”。“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完全自助式,而且很流畅、很高效。”进入5月份以来,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集港的徐师傅发现,码头上的“大型机器人”原本在抓取集装箱时会稍作停顿,如今作业实现了“零待时”。这座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又取得了新突破:新研发的机器视觉集卡防吊起系统,不需工作人员远程安全确认,而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和处理。这在全球自动化码头中首次实现了陆侧集卡防吊起全自动作业。目前,自动化码头的平均单机效率已达到36.1自然箱/小时,并不断刷新由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2018年12月31日,创出了单机平均效率43.23自然箱/小时的最新世界纪录。 

  随后,在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生产作业区的码头,大国重器“蓝鲸1号”的姊妹“蓝鲸2号”等一大批深海钻井平台正返厂检修,准备再次驶向深蓝。据悉,“蓝鲸1号”“蓝鲸2号”,是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中集来福士用10年,走完了欧美40年所走的路,成功跻身世界海工装备的高端领域,打响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这块山东海洋经济的“金字招牌”。  

  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到60%的提高,中集来福士10余年的经历可以说是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海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领航世界海工尖端,还为清洁能源开发提供极大助力,给我国能源结构带来重大影响,提高了能源自给率,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还将缓解煤炭、石油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未来,中集来福士将继续助力国家的深海战略,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更多高品质、先进的深海装备。 

  在距离中集来福士不远的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好消息不断。“现在,我们在深海钻机方面的研发生产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钻机深度超过9000米,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的重大专项审核。”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慧涛说。抓住高端海工装备这个牛鼻子,一件件大国重器让我们十分震撼。 

  深耕细作“海上粮仓” 构建海洋上的“绿水青山” 

  7月18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采访团走进著名的“中国小浩海带”的故乡——山东大钦岛,一上岛,记者就看到岛上到处都铺满了海带,不远处的渔民站在沙滩上像舞动绸缎一样,将海带一片片平铺好,据大钦岛乡组织宣传政法委员许伟兴说,全国70%的海带都是从这里出口的。 

  大钦岛乡一直以来积极助力“海上粮仓”的建设,大力发展海带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海带出口加工基地。据了解,大钦岛乡出口海带一级品占全国出口量的60%-85%,最高时达90%,经检测海带中的碘、醇、胶等含量大大高出其它地区海域的养殖品种。大钦岛乡现有海带养殖面积1.3万亩,年收割鲜海带18.2万吨,加工干海带1.79万吨,其中出口1800吨,内销8300吨,占全国海带出口量的70%以上,海带年产值1.5亿元。 

  近年来,大钦岛乡先后研究推广了一绳双挂、贝藻兼养等十多种海带科学养殖方法,并不断加大海底投石力度,改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藻类资源,在岛屿周围潮下带营造人工海底森林1.3万余亩,维护了海域自然平衡,提高了海珍品单位产出效益,该示范技术在山东沿海乃至全国沿海地区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离开大钦岛乡,“我爱这片蓝色的海洋”采访团乘船出发来到了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一号”,探索这个“大国重器”背后的奥秘。依海而生,耕海而获。“长鲸一号”目前正稳“坐”在长岛大钦岛海域,其设计和建造应用独创两项“世界第一”。 

  从原始捕捞到科技养殖,从被动粗放到精致发展,蔚蓝的齐鲁海洋正变成“海上粮仓”。2019年5月25日上午,中集来福士为长岛弘祥海珍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岛弘祥”)设计建造的智能网箱“长鲸一号”在烟台基地交付。作为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网箱,“长鲸一号”最大设计吃水30.5米,养殖容积60000立方米,意味着每年能养1000吨鱼,设计使用寿命10年,相当于100个普通网箱。集成了网衣自动提升、自动投饵、水下监测等自动化装备,日常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长鲸一号”设计建造中的一大亮点便是水动力自动投饵系统。该系统是由中集来福士专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创新企业———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系统定时、定量、高效自动控制。用不了多久,这样的海洋牧场平台、深海养殖网箱、养殖工船将构建起海上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