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连成“群岛”,数据优政兴业惠民,数聚赋能的山东“算”法

2019-11-29 08:11: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9日讯 最近,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的种粮大户们有了新福利:想扩大生产不用再漫山遍野“腿儿”着找土地,在镇里的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上,全镇适宜流转的60宗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状态以及联系方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几十公里外的山东博远重工“紫菜云”平台上,大型基建项目的物资装备信息正在繁忙地汇集、交易。今年上半年,“紫菜云”汇聚在线物资达到17万吨。

  从生产到生活,山东都在因聚数、用数,发生深刻变革。今年初,我省制定数字山东2019行动方案,全面挖掘数据潜能。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打造数字政府、培育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社会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深入人心。

  10月中旬,烟台率先完成了数据归集任务:33个单位222类13.5亿条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完毕,基本消除了困扰烟台近20年的政务数据壁垒。“数据打通后,原来多套系统、多套材料,变为一套系统、一套材料,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烟台市大数据局副局长毕秋军介绍。

  聚数是共通、共享的关键,也是支撑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简化办理环节、精简办事材料的基础工程。去年底,我省出台《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一台刀刃向内的政府数字化转型“超级大手术”正式启动,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数据烟囱连根拔起,把信息孤岛的神经线连接在一起。

  日前,我省完成省直部门12个专网的整合工作,省级和各市政务云上云率均达到94%。人口、法人单位等6大基础库已汇聚各类数据18.62亿条,较年初增长4倍以上。

  聚数是为了用数。数据的跑道在哪?对工业大省山东来说,制造业提供了最好的练兵场。

  在我省首批瞪羚示范企业名录中,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占有一席。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基建物资制造企业,去年开始做起“轻松”的数据买卖——打造博远“紫菜云”。

  “我们这个行业里有个非常大的痛点:闲置特别多。出于把闲置用起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目的,我们打造了基建物资的共享平台博远‘紫菜云’。”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褚兴民说。“紫菜云”集聚基建物资装备存量、需求、项目、产供销及物流仓储等信息,在线连接产业链数据、设备运行参数与监控数据,实现了多维信息的智能采集和精准匹配,有效解决了行业信息透明度低、交互性差、获取成本高等问题。

  预计到2025年,“紫菜云”平台实时在线运维物资将达到100万吨以上,循环使用次数提升至8次左右,可减少钢材消耗700万吨左右,相应可减少碳排放1000万吨。

  一朵朵工业云、政务云腾起的背后,不仅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动能飞速发展,山东“两个70%”的产业结构也因为装上“数字引擎”脱胎换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目前,山东培育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4个,居全国首位。《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9)》显示,去年山东智能制造指数位居全国第1位。

  数据的作用远不止于服务生产,群众的获得感检验着数字山东建设的含金量。

  在淄博,看病难有了新的解决途径。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老人梁光合在村里的小诊所,通过智慧医疗网络看上了一号难求的专家号——解放军总医院心电专家卢喜烈通过视频平台,对老人进行了视频问诊。

  在滨州,基层治理有了新的突破。惠民县辛店镇刘庙社区贫困户刘洪田向记者展示了基层干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居民可在手机APP终端查询惠农资金、村级账目情况,消除对补贴、低保等资金领取情况的疑惑。

  在烟台,政务服务提速立起了新标杆。指尖上办事,公积金“秒到账”。刷脸登录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烟台大学教师李全生在线提交购房信息几分钟后,就收到了资金到账的通知。

  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惠民便民服务集成在指尖,围绕公众关心的公积金、教育、文化、健康养老、扶贫、救助等领域,我省信息惠民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据了解,2020年年底前,我省政务服务事项将逐步实现一网通办,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业务从同城通办、同市通办到全省通办。

  优政、兴业、惠民,数据的作用正在释放,但数字化的红利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目前,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发布8.19亿条数据,较年初增长80%,未来开放共享的力度还将加大。我们正在借鉴上海经验做法,建设山东省数据交易机构,力争建成全国区域性、综合性大数据交易流通平台,进一步释放数据潜能。”省大数据局副局长顾卫东说。(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