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辛,援鄂医疗队员奋战在一线

2020-02-17 07: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7日讯 疫情蔓延,硬核驰援。自1月24日至今,山东省已派出十一批援助湖北的医疗队,共1582人,有医护人员,有心理专家,也有疾控先锋,主要分布在武汉、黄冈、鄂州抗疫一线。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以及武汉各地的方舱医院里,山东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忙碌在高风险的隔离病区里,奋力抢救每一个生命。从接收第一个患者时的紧张,到看到第一例治愈患者出院时的泪水,他们用实力告诉所有人,疫情终会散去,人间皆会平安。

山东援鄂医疗队奋战在一线

  【逆向而行】

  十一批勇士赴鄂抗击疫情

  “我主动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请命赴前线,家国都要安。”

  “我是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之时义不容辞。”

  “我参加过非典,我有经验。”

  “我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优先考虑我。”

  ……

医护人员在隔离区救治病人

  1月24日,2020年除夕,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山东省卫健委发出通知,我省将抽调医护人员组建援助湖北医疗队,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一句句“我报名”“我愿意”“我带头”……直击人心,令人敬佩。全省各地市医院医护人员纷纷递交请战书,短短几个小时内,由13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就已组建起来。他们,有的来不及跟家人吃个团圆饭就急着赶回了医院;有的没敢告诉年迈的父母就悄悄踏上征途;有的来不及陪孩子过完生日就要动身……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贾新华,本想陪家人在老家过年,但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他当即辞别家人,自行驾车返回济南,并于当天下午写下了请战书。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彬,老家德州。父母年事已高,两个孩子还小,正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当收到支援湖北的通知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只是,出发前,他没有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能瞒一天是一天。”

  1月25日,是省立三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邵珊珊4岁儿子的生日,她却来不及给儿子过生日,就要去湖北了。她说辛苦不怕,就怕孩子想她,因为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她。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的李其元,老家临清。当天,他刚赶回老家,就接到了通知。来不及跟家人团聚就又匆匆返济。赶到医院时已是夜里十点多。

  ……

  从1月24日,到2月15日,从第一批到第十一批,离别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同,但出发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援助湖北,共抗疫情。他们知道,那里是最危险的地方,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赶往最需要他们的前方。

  90后于亚群,在山东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是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1月27日凌晨3点多,于亚群的爷爷病逝,而他也于当天上午接到了次日出征湖北的消息。

  得知于亚群要去疫区的消息时,妈妈立马怔住了,她放下手中的碗筷,低着头有10多秒没说话。不过,作为人民教师,最终父母还是支持他的决定。于亚群父亲说:“国家有难,国事为大,不用操心家里,这个时候就得义无反顾。”

  在家事国难面前,于亚群强忍心中悲痛,到老家公墓先人墓碑前祭拜后,便匆匆离去。虽然他说支援湖北是他的职业,是使命所在,但临别之际,他还是反复提醒哥哥,要多在家陪陪爸妈,让他们分心,也偷偷把他所有的密码都告诉了哥哥。

援鄂医疗队队员穴莹莹卸下护目镜时,颜面已经红肿

  【拼抢速度】

  从无到有接收第一例病人

  黄冈,是患者人数仅次于武汉的重点疫区。而位于黄冈市白潭湖片区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又被称为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将设立1000余张床位,集中收治发热病人。而这里,也正是山东医疗队赶赴的第一战场。

  1月27日,当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入驻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这所因为抗疫而被紧急启用的医院,离原先计划的启用时间还有3个月。

  第一次接近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贾新华就知道,这里的很多硬件设施距离一个传染病医院的投入使用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抓紧改造。

  对于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一印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主管护师李颖霞记忆犹新。她在日记中写道:“刚进去时感觉就像一个建筑工地,很多医疗用品还在仓库,当时病房也不符合卫生标准。”

  “在病人的隔离和医务人员的防护上先标准化,这是一个传染病医院接收患者的基础。”1月27日晚上7点半,贾新华和医疗队其他代表返回医疗中心,当场紧急研究改造方案,主持改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拼抢速度接收患者。

  “这一次,我真正认识了什么叫中国速度。”山东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岳茂奎在日记中写到,1月27日下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还只是一个正在建设、尚未投入使用的空病房,甚至有的地方还缺天花板、漏水。1月28日晚,这里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病房,可以接收住院病人。“这里更像一个忙碌的战场,大家搬运整理着各种物资,制作流程,调试机器,一台台呼吸机像列兵一样排列在病房里,是我们最亲密的战友;各种药品,是我们的武器,到晚上十点,一个带有ICU的崭新病房准备就绪。”

  一直到晚上11点,第一名病人正式进入到医院病区内,战斗真正打响。

  对于山东医疗队的成员来说,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度过的第一个工作日,必定是难忘的。李颖霞就在日记里写道:“这一晚,我经历了几个第一: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在开始收病人的第一天,上了第一个班次,收了ICU的第一个病人,为第一个病人进行了静脉穿刺。”

丁敏与曹恒隔窗加油,相互打气

  【攻坚克难】

  硬核山东紧急编制方言手册

  援助湖北的医疗队来自全国各地,方言不同,沟通成了难题。“在临床工作实战中,我发现我们山东医疗队和湖北当地患者进行沟通存在障碍。湖北黄冈方言很重,有时候我说的话患者不明白,患者说的话我听不懂。”山东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张静静曾在日记里写道。为了顺畅沟通,张静静制订了一个护患沟通本(山东医疗队),将平时工作中和患者交流比较多的问题的简易回答记下来,有问题时就拿出来看看。

  2月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再派出131人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进驻武汉48小时后,医疗队就组织策划编写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和《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音频材料》,从称呼常用语、生活常用语、医学常用语到温馨用语,还有音频讲解,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成效,深受各地医疗队的欢迎。

  而为了培养默契,节省时间,近日,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还特意设计了一套沟通手势,从换瓶到打针,从测体温到量血压,只需一个动作,对方就能明白。

  【极限挑战】

  防护服里呕吐后再咽回去

  在跟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连线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提到,由于层层防护服密不透气,穿上后很快就会出汗,护目镜也被雾气覆盖,行动不便,视野受限,缺氧憋喘……身体也要承受各种极限挑战。

  因为防护服穿脱不方便,每次进隔离病房,为了不上厕所,贾新华提前两三个小时就不敢再喝水了。而更重要的则是为了节省一套紧缺的防护服,因为,上一次厕所就得换一套。

  为此,尿不湿便成了出征医护人员必备的“物资”。济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疗队队员刘兆奇就在日记里写道:“穿脱一次猴服特别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为节省猴服,我们提前准备了尿不湿,没想到还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不穿,工作实在难以继续。”

  “我们有两个护士,因身体不适呕吐,但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又咽了下去……”日前,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费建春,在与医院视频连线时一度哽咽。据费建春介绍,“医师分为两个班次,每天两班倒,每个班次12个小时,护理人员每4个小时换一班。”费建春说,医护人员们在那能够保证休息,就是环境有些困难。

  视频中,费建春提到的两位护士就是齐鲁医院心外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王云和护师李莉。王云目前在护士站缓冲区工作,主要任务是随时把患者的情况及时传达给值班医生,以及将次日病人需要的药品依次分配好。

  11日凌晨1点到5点是王云值的第二个班,工作大约三个多小时,身体感觉到很虚脱,期间有三次出现呕吐前兆,都强忍着咽了下去。“上班时我要时刻听着电话,要处理医嘱,还要准备次日的新药,不停地来回走动。跟平时不一样的是,现在要穿着猴服,戴着护目镜,衣服不透气,一会就汗流浃背。也不能喝水,真的感觉要虚脱了,有好几次快要晕倒的感觉,但是硬挺下来了。”

  【战报频传】

  治愈率上升出院者越来越多

  支援湖北,穿梭在各个隔离病房里,每一位选择逆行的医疗队员都很清楚其中的危险,但他们都已将此置之度外。除了医学护理和救治外,医疗队队员还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想不想吃点水果?我今天来的时候专门带了好多水果,有苹果、梨、香蕉、沙糖桔、沃柑……你想吃什么?我拿给你。”

  “我都想吃!但是,我怕麻烦你们。”

  这是李颖霞和患者的对话。而像这样的场景,在病房里每天都会发生。“你们不能在这里。我这是传染病,很厉害的。”“知道你是山东来的,我们放心了。”“山东泰山,黄冈靠山。”……一句句感谢一个个点赞一份份关心,无论是患者还是医者,都心生感动。

  2月4日,经过十天的努力,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传来好消息: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是山东省第一批医疗队治愈的第一个患者。这让在大别山坚持11天的他们不禁动容。当看到患者出院,挥手告别时,张静静哭了,她最终没能忍住自己的眼泪。

  2月8日,两位80后患者出院时拉着张静静的手说:“我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你们山东人对我们的帮助,我可能会一辈子记得,有个山东女孩叫张静静,记得您是如何把我们一步步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鲁鄂携手并肩抗击疫情,感动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战报频传佳音。“12日,湖北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出院了11位患者,经山东医疗队治疗痊愈,累计出院的也有40位左右了。”13日,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医师王世浩说, 忙碌中距离出发已经20天了,自1月28日开始收治病人以来也已17天了。开诊的这些日子,许多患者的病情都好转了。

  “不少患者已经从重症和危重症转为了普通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2月15日,在接受采访时贾新华说,整个黄冈地区治愈率出现了让人比较欣慰的改变,尤其是在近三五天的时间,出院患者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经过前期2到3个星期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出院数量有明显提高。

  前线瞬间

  隔窗问候“战友情”

  “今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终于和方方哥偶遇。同在一栋楼上,都没有见过。”2月13日,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蕾,发布朋友圈消息说,由于倒班、疲劳、主动自我隔离等各种原因,她和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同院的陈方方,虽然都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但一直没有见过面。当天,两人终于在停车场偶遇,“他乡遇故知,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而早在2月2日,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丁敏和第二批队员曹恒巧遇,隔窗加油的一幕视频,感动了无数人。

  丁敏和曹恒都是山东省立医院同一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疫情来临,他们又都挺身而出,逆行驰援湖北,来不及联络就迅速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2月2日晚,正在洁净区值班的丁敏,突然听到敲玻璃的声音。抬起头,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曹恒全副武装,丁敏仍然凭借身形体态认出了她的“战友”。但隔着玻璃,他们都听不清彼此说的话,只能用通话器简单说了几句话。他们双手贴在玻璃上以示握手,相互叮嘱注意防护。最后,丁敏在一张纸上写下“加油”两字举给曹恒看,曹恒竖起大拇指,然后两人挥手作别。

  “再累再苦都没哭过,但看到这个视频时,就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丁敏说,“我们就是一家人,真的在并肩战斗。”

  (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