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把握“变与不变”,让“劳动”二字更加闪亮发光!

2020-05-01 16:55: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1日讯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特殊节日里,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致敬劳动者、致敬战“疫”者的活动,激励人民辛勤劳动、攻坚克难,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人们真诚为劳动者点赞致敬,同时也在思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条件在变化,今天应以怎样的姿势拥抱“劳动”?怎样才是劳动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年的劳动节,非常特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劳动”二字更加闪亮发光。

  在这场战“疫”中,全国亿万劳动者迎难而上、团结一心,10天左右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12天搭起的熔喷布工厂,平均每秒1000余只的口罩产量,平均每分钟46件防控物资的民航运输;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脸颊被口罩勒出印痕、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排查、守住社区防控阵地……亿万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劳动者大军,创造出“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再次宣示了“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深刻体会到,越是面对疫情影响,越是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越要发挥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样才能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保障、注入不竭动力。

   

  当然,时代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集聚迸发,人们对“劳动”有了新认知;这场战“疫”中,“云端”会议、远程办公、智能施工、直播卖货、机器人配送,为新经济新模式新生态新动能的成长,提供了难得机遇,也让人们对“劳动”有了更为丰富的解读。

  今天,劳动不仅意味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也包含着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今天的劳动者,“工农商学兵”已无法全部涵盖,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职业正在涌现,新的劳动者在为社会带来创新潜能和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一次次突破和刷新着旧有认识。

  把握“变与不变”,劳动者要有新姿态新气质。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新姿态就是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造的姿态,新气质就是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造的气质。劳动者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及时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实践,努力成为知识型、工匠型、创新型劳动者。

  把握“变与不变”,劳动者权益要得到更加全面充分保障。

  过去,劳动者关心能否有活干、有工钱;现在,双薪、三薪、休假,也挂在了劳动者的心上。以往,农民工背着“蛇皮袋”,要的是“包吃包住给工钱”;新一代农民工拉着拉杆箱,盼的是“体面劳动”,对教育、医疗、社保有了新期待。可以说,劳动方式在变,劳动者在变,劳动者权益也在变,对尊重劳动,改善劳动环境,增加劳动报酬,维护劳动者权益,都提出来了新要求。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就要高度重视解决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每一位劳动者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每一位劳动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的潜力竞相迸发。

  把握“变与不变”,最为关键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变与不变,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无论时代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无论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不会变,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地基”不会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不会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穿透岁月历久弥新,是广大劳动者的永恒价值坐标。

   

  今天,距离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越来越近了。无论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还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都需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勇于改革攻坚,狠抓工作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天道酬勤。让我们唱响劳动之歌,演绎劳动之美,奉献劳动之果,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这,正是拥抱“劳动”的正确姿势!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