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黄河岸上守堤人 伏秋大汛“扫雷”忙

2020-08-08 14:18: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黄河岸边,有一群防汛哨兵,一年有十个月左右需要应对汛期……

  黄河岸上守堤人伏秋大汛“扫雷”忙

  8月6日,在一阵阵雨疏雨密中,记者来到济南市天桥区黄河河务局泺口药山段。在这处紧邻黄河的两层办公小楼里,高级技师纪曰宾和三位工作人员正准备巡查黄河堤坝。三分钟时间不到,他们便已穿好救生衣,收拾好装备,出发巡河。

  出办公小楼往北,是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有的游人在河边凉亭内闲坐聊天,有的打伞漫步,有的则对河放歌。黄河济南段是典型的窄河道,水位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泺口药山段承担着天桥黄河南岸10公里堤防和两处险工防汛运行观测、工程维修养护、景区运行和水行政管理多项任务。尤其是管辖的泺口险工,它的位置特殊,工程管理要求高,工作任务重,一直被称为山东黄河的‘窗口’。”泺口药山段段长张毅介绍。

  黄河洪水因季节而异。清明前后,桃花盛开,冰雪融化形成桃花汛。七八月间是伏汛,九十月则是秋汛,伏汛、秋汛往往相连,惯称“伏秋大汛”。冬末春初,大河初开,则称凌汛。桃花汛水势较小,以伏秋大汛和凌汛威胁最大。

  从时间上来看,黄河济南段的守堤人一年之中有十个月左右需要应对汛期,伏汛从6月份便已开始,自那之后他们基本上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即便在非汛期,他们也要忙着查漏补缺,修整堤坝。

  黄河大河堤杨柳依依,风景旖旎。可这些守堤人谁也没有心思看风景,他们最多的时候是低着头查看大堤的角角落落,大坝上任何细小的缝隙都可能酿成大问题。“注意脚下,看看有没有裂缝,这两天天气预报有暴雨。”纪曰宾边走边提醒身边的同事,要实时注意坝面情况。

  不同于普通河坝,黄河上的堤坝均为干砌坝。若坝体下面的土被河水掏空,就会出现褶陷或者陷坑。如果堤坝用水泥嵌缝,根本无法看到坝面情况。有些堤坝表面可能比较平整,但是里面的土或已被掏空。“坝土走失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被雨水冲走,二是被河水浸泡。守坝人靠的是眼力和技术,透过一些细节,掌握堤坝真实的情况。‘老黄河’们都会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纪曰宾说。

  在堤坝上,记者发现了不少成垛的石料,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如同豆腐块一般静卧。“这些石头垛,一般在五十方左右。主要用来快速抢险。”随着纪曰宾的指引,记者顺堤西行,来到险工14号坝。

  14号坝正对着黄河拐弯的主流,西来的黄河水在此收窄,呜咽着翻腾起漩涡。在此处,纪曰宾小心翼翼地探摸根石。根石,通俗地讲就是大坝的基座。探摸根石就是用3米长的探摸杆探入水底,看看根石是否有变化。纪曰宾绑好安全绳,携带探摸杆,在距离河边不足半米处上下穿插。后面的两位同事紧紧地拉着绳子。

  “根石是圆弧形的,用探摸杆接触黄河泥沙和石头的感觉截然不同,触感和声音也不一样,在河岸上的人听不到有啥区别。现在有了一些设备,也没法代替经验。探摸根石就像‘扫雷’一样,经验是日积月累总结出来的。”纪曰宾说。

  茫茫的黄河水如一张巨大的幕布铺洒而来,众人置身其中,看似微小,又莫名夺目。探摸根石是黄河守堤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下河的事情一般由男职工担任,而且一般是三人同行。此次同行的90后职工张丽慧已在此工作两年,“刚开始并不了解黄河河务局的工作,以为只是负责作研究、数据分析这类工作。到了单位才发现,河务局的工作非常繁杂,汛期来了还要每天巡河。”

  “刚开始的时候,巡查完整个人都灰头土脸的。现在巡查前都会进行防晒防尘工作,就算这样,我也比刚来单位的时候黑了不少。”张丽慧说,刚工作时不会开车,每天上下班下了公交车再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单位,遇到暴雨天,鞋子和裤子都被淋得透湿。像她这样默默绽放在黄河岸边的金花,该段中还有四朵。

  记者将要离开时,值夜班的职工王荣新、谢义卫正收拾装备,在大河安澜的期盼中,转身消失在夜幕中……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