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干劲足共筑美好新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关注山东综述(下)

2020-08-27 07:33: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7日讯 在山东省会济南,民生短板被加速补齐,发展成果由百姓共享;在兰陵县代村,王传喜带着村民稳扎稳打,一起致富“很有干头”;在长岛北城村,扇贝养殖户抱团发展,好收成“以前想都不敢想”……齐鲁大地处处涌动着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加速发展奔小康的热潮,频获央媒点赞。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牢记总书记嘱托,济南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契合点,努力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8月23日,人民日报推出报道《这座城 让人总想留下来》,讲述了转型升级的济钢让员工转业不失业、高新区徐寨村在城乡融合中迎来发展新机遇、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少跑腿……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呈现出济南正奋力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光明日报8月18日头版同样关注济南,推出《泉城济南的文化夜生活》。夜经济是否繁荣、夜生活是否丰富,既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又关系着寻常百姓的幸福感。在济南,夜经济不只有美食、休闲和购物。历史悠久的泉水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已与济南百姓的夜生活紧密相融。记者通过亲身夜游,称赞这座城市“营造出一场流动的夜间文化盛宴。”

  为了给群众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新机遇,山东大力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新动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科技日报8月18日头版推出《小康路上 两代人的交接》,讲述了岳秀法和岳永坤父子两代人的商城故事:改革开放初期,父亲从小本生意起步闯市场;而今,儿子开辟了直播电商的新玩法。“我们临沂人奔小康靠汗水,靠智慧,靠奋斗,当然,更依靠这个时代。”岳秀法的这句话道出了创业者的成长脱离不了时代,也离不开政府塑造的环境。

  不仅是城市,在沃野乡间,从致富带头人到普通群众,人人以十足的干劲共绘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农民日报8月18日推出《“五大振兴”愿景渐入画图》,为山东乡村“五大振兴”全面起势点赞:物阜民丰,业态多元,乡村产业有了“新玩法”;农民有证,创业有准,乡村人才有了“新舞台”;既能铸魂,还能增收,乡村文化有了“新气象”;青山带笑,绿水开颜,乡村环境成了“新卖点”;头雁领航,众雁成林,乡村组织有了“新感觉”。

  经济日报8月19日以《立下愚公志 凿通致富路》为题,刊发了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用双手在大山中凿出一条环山路的故事。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该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对于未来有着长远的规划:“未来将探索乡村旅游、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逐步吸收周边村400余户、1800亩果园加入合作社。”

  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党支部领办起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抱团发展抵御风险,相较于2012年,2019年户均增收100万元以上。新华社8月16日播发《长岛渔民的扇贝喜事:从请客求人买到供不应求》,反映出经营模式的改变给渔民带来了好收成,“以前请客送礼求人都不好卖。现在有多少卖多少,而且价格还比以前高。”养殖户王惠安乐得合不拢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刘雁滨回到家乡兰陵县代村,投身乡村旅游业;程琳回到家乡泗水,接管了夹山头村旁的图书馆;卞成飞辞去了初中美术教师的工作,把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费县手绣上……这些80后、90后,在齐鲁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角落里把梦想安放。中国青年报8月19日以《山东小康路上的青年面孔》为题,关注这些投身农村事业、在人生道路上奋力奔跑的青年人。

  脱贫不能“等靠要”,而要“加油干”。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语速快,工作的节奏也快,带动村子的发展速度更快;在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先治乱,再治穷,先让村民富起来、乐起来,再让村子强起来、美起来;在菏泽市定陶区的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户在就近就业中实现脱贫……正如人民日报8月24日刊发的评论中所说,“高淑贞的节奏快、王传喜的步子稳、普通群众的干劲足,共同演奏出致富带头人与勤劳群众的奔富交响曲。”小康路上,山东干部群众正咬定目标加油干、共筑美好新生活。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