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 绿化率达95%以上

2020-09-25 11:1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5日讯(记者 殷会丽)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坚持规划先行,加强生态保护,实施工程治理,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结合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围绕沿黄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确定我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格局、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制定用途管制制度。该规划作为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明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保护、开发、利用的依据。同时,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将沿黄地区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应划尽划。

  坚持保护为主,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开展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本底调查,摸清了80处国家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步推进自然保护地边界数据落图工作,将原来环保、国土、林业、住建、海洋等部门管理的不同类型、格式、坐标系统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形成全省自然保护地“一张图”,促进了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生态功能的稳步提升。

  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进沿黄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开展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省政府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提出到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49条河道管理范围宜绿化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开展黄河流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沿黄9市安排16个县(市、区)参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同时开展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镇建设,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开展了黄河流域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用足用好矿山治理的政策措施,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目前全省有72处矿山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数量居全国前列,2018年以来累计修复治理废弃矿山1362座。实施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该工程涵盖济南、泰安2市的14个县(市、区),覆盖面积15219平方千米,总体构成“一山两水(泰山、大汶河、小清河)”“两域一线(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交通和南水北调干线)”的大生态格局。这项工程从2017年国家立项实施,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程整体进展顺利。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70.94亿元,占工程总投资额的71.87%,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其对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功能,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交通干线运行安全,为北方地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山经验”。

  坚持高标准,扎实做好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准备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重要指示,全面启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省自然资源厅、东营市政府分别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专班和技术支撑团队,整合黄河口区域8个现有自然保护地,作为国家公园创建范围,面积为3554.11平方千米。编制完成《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黄河口国家公园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设立黄河口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价报告》《黄河口国家公园综合研究和符合性认定报告》,完成了国家公园设立前的基础性技术性工作。同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营造创建工作环境。积极争取建设长岛国家海洋国家公园。

  坚持产业拉动,支持沿黄地区发展特色优势林业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用材林木、经济林果、种苗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沿黄地区有21个县(市、区)被命名为中国特色经济林之乡,有国家林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87家。同时,沿黄地区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生态景观优势,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探险、森林体验、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精品。

责任编辑:王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