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规范 普法律 良法善治未来更普及

2021-01-03 07:3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3日讯(记者 张小南)法者,治之端也。进入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加速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山东居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岫岩对法治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在十几年前,行政案件想走进法院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很少,尤其对房租拆迁、土地征收这方面。”十几年前,我国的立案制度是立案审查制,有7天的审查期,对审核不通过的行政案件不予立案。李岫岩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法治环境下,我们对有些不能办理的行政案件有一种无力感。”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作出修改,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在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将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让行政案件可以走进法院,正常受理。 

  “在我刚从事律师行业的时候,一个大型的律所都有一个档案室来存放卷宗。”李岫岩回忆到。一份卷宗详细记录了整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起诉书、法院传票、证据材料、代理词、法院判决书、裁定书等文件资料。随着时代发展,电子卷宗应运而生。电子卷宗不仅缩短了律师们整理查阅卷宗的时间,更为律师收集案情资料提供了方便。电子卷宗可以自动关联案件证据分析结构,生成案件审查报告等有关法律文书,通过证据管理库可查阅案件全部证据的使用情况,有效的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现在我们通过刻盘,或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站查询就可以知道相关案件的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李岫岩说。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法律援助和法律顾问进村居为广大人民群中上了一堂普法课。“近几年我们经常组织律师走进社区、村居去普及法律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李岫岩对记者说到。“希望在2035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拓宽普法宣传领域,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为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有利手段。李岫岩表示,未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升,各领域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责任编辑:于雅雯